襄樊高考,襄樊高考分数线
在时光的褶皱里书写答案
在时光的褶皱里书写答案
襄樊的六月,总氤氲着一种独特的气息,汉江的水汽,悄然与满城樟树的清冽香气交融,被初夏温润的阳光蒸腾成一片潮湿的暖意,这无形的暖流,漫过古城墙斑驳的青砖,漫过樊城码头静默的石阶,也悄然漫过每个高三学子摊开的、堆叠如山的课本,高考,这个沉甸甸的词汇,便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心的石子,在襄樊的每一个角落,漾开一圈圈无声而深远的涟漪。
晨光中的铃声
清晨五点半,天色尚在微熹与墨蓝的交界处挣扎,襄阳一中的宿舍楼便已亮起零星灯火,如夜空中初醒的星辰,李默睁开眼,窗外的梧桐树影被风拂过,在窗帘上投下婆娑的剪影,仿佛是谁在时光的幕布上,用光影悄悄书写着无人能懂的密语,他摸索着枕边的手机,屏幕幽幽的光亮映亮了他的脸,上面清晰地显示着:距离高考,仅剩15天,床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室友小张已端坐起身,借着台灯微弱的光圈,口中念念有词,指尖划过书页的窸窣声,汇成了这清晨最动人的序曲。
食堂里,早餐永远是那熟悉的味道——一碗热干面,一杯温豆浆,李默端着餐盘在人群中寻找座位,耳边便飘来隔壁班激烈的讨论声,是数学最后一道压轴题的解法,窗外的晨曦穿透玻璃,在餐盘的油星上跳跃,折射出细碎的金光,竟与试卷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辅助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班主任老周端着餐盘,在他对面稳稳坐下,声音沉稳如常:“昨晚的理综感觉如何?”李默低头搅动着面条,声音有些闷:“电磁感应那块,还是有点绕。”老周夹起一筷子咸菜,慢悠悠地嚼着,语气里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笃定:“别慌,你的底子厚实,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心态,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场心性的修行。”
课桌上的年轮
高三的教室,像一座被精密校准的钟表,每个齿轮都咬合着既定的节奏,分秒不差,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数字,以不容置疑的姿态,一天天减少,那用红笔写下的数字,仿佛一道道无声的鞭痕,抽在每个人的心上,催促着,也警示着,李默的课桌右上角,贴着一张微微卷边的便利贴,上面是妈妈清秀的字迹:“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这是上周妈妈来看他时,亲手贴上去的,带着母亲掌心的温度。
课桌抽屉深处,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三国演义》,那是爸爸年轻时的书,扉页上,一行钢笔字力透纸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默常常觉得,自己此刻的模样,颇似赤壁之战前的周瑜,既渴望一场东风助他破曹,又畏惧风向突变,满盘皆输,每当模拟考的成绩揭晓,他都会悄悄翻开这本书,在那些金戈铁马、权谋智计的故事里,仿佛能汲取到一丝穿越时空的力量,支撑他继续前行。
教室后排的“冲刺墙”上,早已被各式各样的目标大学校徽覆盖,如一片五彩斑斓的星河,李默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停留在那所位于江南的985高校上,照片里的红砖教学楼在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想起了去年暑假,父母陪他游历江南时,爸爸站在那所大学的校门口,指着校徽,眼神里满是期许与骄傲:“咱们襄樊的孩子,也能在这里念书。”那时的风很轻,吹得妈妈头上的丝巾微微扬起,像一片柔软的云,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梦想。
汉江边的晚风
晚自习的铃声宣告着一天学习的结束,李默常与三五好友一同漫步至汉江边,防洪堤上的晚风,裹挟着江水的湿润与清凉,温柔地拂去白日的燥热与疲惫,江上游船的灯火,如散落的星辰,在墨色的江面上摇曳生姿,对岸的城市灯火倒映水中,被粼粼的波光揉碎,化作一片流动的碎金,小张突然停下脚步,踢着脚下的石子,幽幽地说:“我昨晚梦见自己在考场上,笔尖突然没水了,急得一身冷汗。”大家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释然的笑声,那笑声很快便被晚风吹散,融入无边的夜色里。
“你紧张吗?”李默问,小张耸耸肩,神情复杂:“紧张,但又有点期待,就像小时候过年,既怕被长辈念叨,又盼着那红包里的惊喜。”李默的思绪飘回了童年,爷爷曾牵着他的手,漫步在襄阳古城墙下,指着那些斑驳的砖石说:“孩子,你看这些砖,是明朝的,那时候的人啊,也和咱们一样,在为生活打拼,为明天奔忙。”那时他懵懂不解,如今却恍然大悟,原来,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战场”,自己的“长征”。
江边的老樟树下,总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静坐着拉二胡,琴声时而苍凉如诉,时而倔强不屈,在江风的吹拂下,飘得很远,李默觉得,那琴声简直是他们这一代人青春的绝唱——在巨大的压力与渺茫的希望之间反复摇摆,却始终不肯停下那追寻的旋律,有一次,他鼓起勇气与老人攀谈,老人停下琴,目光悠远地望着江面,缓缓说道:“我拉了三十年二胡,深知每一个音符,都得找准它的位置,不偏不倚,就像你们考试,每一个知识点,都得扎扎实实地刻在心里,容不得半点虚浮。”
考场上的人生
高考那天,襄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点温柔地敲打在考场外的遮阳棚上,沙沙作响,恍如无数人在同时轻轻翻动书页,李默走进考场时,一眼便看见了站在走廊里的班主任老周,他手里握着一叠准考证,像一位守护阵地的将军,目光坚定而温和,当他的目光与李默相遇时,老周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蕴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有殷切的期待,有不易察觉的担忧,还有一丝如释重负的欣慰。
当试卷发下的那一刻,李默的手心瞬间沁出细密的汗珠,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中浮现出汉江边的晚风,教室里跳动的倒计时,以及爸爸那本《三国演义》扉页上的箴言,再睁开眼时,他已心静如水,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果然艰深,但他想起了老周的话“调整状态”,沉下心来,一步步拆解,终于在结束铃声响起的前一刹那,写下了最后一个句点。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长鸣,雨竟奇迹般地停了,李默走出考场,刺眼的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倾泻而下,将整个世界照得亮晃晃的,爸爸妈妈站在校门口,妈妈手中捧着一束金黄的向日葵,每一片花瓣都沐浴在阳光下,亮得灼眼,爸爸走上前,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辛苦了,儿子。”李默喉头一紧,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简单却无比踏实的话:“走,回家吃热干面。”
时光的答案
高考后的襄樊,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与恬静,汉江边的游船依旧穿梭不息,古城墙下的游客依旧笑语盈盈,但每一个经历过这场洗礼的人都知道,有些东西,早已在时光的洪流中,被悄然改变,李默将那张写满答案的答题卡小心翼翼地收进盒子里,与爸爸的《三国演义》并排放在一起。
他想起江边老人悠扬的二胡,想起课桌上刻下的年轮,想起与同伴并肩走过的无数个黄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