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上什么,高考落榜上什么学校好
《落榜者的星辰》
高考放榜那日,林晚蜷缩在县城网吧最角落的卡座里,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却像是在与命运较劲,屏幕右下角的数字跳动着,显示着全省五万多名次的录取查询页面已经刷新了第七次,她死死盯着"未录取"三个字,那三个字像淬了冰的钉子,将她牢牢钉在原地,窗外,盛夏的蝉鸣聒噪得令人心烦,仿佛要把整个季节的燥热都撕扯开来,混杂着网吧里劣质香烟和泡面混合的气味,一同向她涌来。
网吧老板端着一杯免费续杯的冰镇可乐走过来时,林晚正怔怔地看着屏幕上那张模拟考623分的成绩截图——那是她用无数个日夜刷题换来的数字,是她逃离这座小县城的唯一通行证,此刻却像一张被揉皱的废纸,皱巴巴地躺在那里。"姑娘,要不...换个学校查?"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发花白,脸上带着常年熬夜的疲惫,他指间的香烟燃着,烟灰缸里早已堆起小山似的烟蒂,林晚摇摇头,把手机屏幕按得更亮了,直到指尖泛白,屏幕的光映在她失神的瞳孔里,像一潭死水。
她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倾盆的午后,母亲蹲在出租屋漏雨的墙角,用一只缺了口的搪瓷盆接雨水,雨水顺着墙缝渗进来,滴在堆满复习资料的桌上,洇开一片片深色的水渍。"妈,要不...我不考了?"她当时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几乎被窗外的雷声淹没,母亲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却一把将那把用了多年的旧伞塞进她怀里:"傻囡,妈再苦再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伞骨上还沾着工地上带来的泥点,那是母亲在建筑工地扛了一天的水泥后,赶回来为她做饭时带来的。
现在想来,那些在台灯下啃到凌晨的夜晚,那些用完的笔芯堆成的小山,那些写满红叉的错题本,都成了命运最辛辣的讽刺,林晚猛地关掉网页,将手机塞进书包最深处,像藏起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也藏起自己摇摇欲坠的尊严。
走出网吧时,夕阳正把县城的主街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路边的小摊贩支着五颜六色的遮阳伞,卖凉面的大娘热情地吆喝着:"姑娘,来碗面?解解暑!"林晚下意识地摸了摸瘪瘪的钱包,里面装着父亲从工地寄来的、带着汗渍味的生活费,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了巷口那家熟悉的、飘着葱油香气的面馆。
面馆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胖大叔,见她进来,笑眯眯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丫头,高考完了?"他一边用抹布擦着油腻的桌子一边问,"我儿子今年也高考,在省城重点中学,听说题可难了,考哭了一片人。"林晚低着头,用筷子搅动着面条,升腾的热气熏得她眼睛发酸,她想起了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老板,您儿子...考得怎么样?"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微微发抖,胖大叔叹了口气,摘下老花镜,用围裙角擦了擦额头的汗:"嗨,估分也就上个二本线,这孩子心气儿高,不想读,说想去深圳闯闯,说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不值钱。"林晚猛地抬起头,看见老板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洗得发白的油腻围裙上,洇开一小片深色,那一刻,她忽然觉得,原来人生不是只有"考上"和"落榜"两种结局,还有无数种可能,正像老板的儿子,选择了另一条路。
那天晚上,林晚没有回家,她独自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看着远处县城的灯火,像撒了一地的碎星星,明明灭灭,河水哗啦啦地流淌,冲刷着岸边的杂草,也冲刷着她心里那个"大学"的执念,她想起初中班主任曾对全班说:"孩子们,考不上大学不代表人生就完了,关键是找到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当时她不以为然,如今想来,却像一道光照进了心里。
第二天清晨,林晚鼓起勇气,走进了县职业高中的招生办,招生办的王老师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当她接过林晚的成绩单时,眼睛瞬间亮了:"哎呀,你这分数,读我们会计专业简直是绰绰有余啊!现在企业都看重实用技能,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单位预定了不少。"王老师指着宣传册上"就业率98%"的字样,语气里满是自豪,林晚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几个字,心里某个紧绷的角落,突然像被春风拂过,悄然松动。
开学那天,林晚背着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新书包,走进了陌生的教室,教室里坐着的,大多是和她一样高考失利的同学,也有像她一样复读后再次落榜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没有沮丧,反而带着一种重新出发的期待,教室墙上贴着鲜红的"技能改变命运"的标语,讲台上摆着崭新的电脑和会计实训软件,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第一堂是基础会计课,授课老师姓陈,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会计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他敲着黑板,"它是用数据说话的商业语言,你们看,这张资产负债表,背后可能就是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林晚专注地盯着PPT上的表格,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数字,此刻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她眼中跳动、组合,突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义,她仿佛看到,自己未来的路,正从这些数字中延伸开来。
放学后,林晚主动留在教室练习打字,指尖在键盘上跳跃,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嗒嗒声,像某种坚定的心跳,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教室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温暖的光线映着她专注而明亮的脸庞,她不再想起网吧里的那个绝望的下午,而是想起母亲眼角新增的皱纹,想起父亲在工地上晒得黝黑的皮肤,想起面馆老板额头的汗珠,她终于明白,人生不是只有一条独木桥,通往成功的路,有千万条,重要的不是起点在哪里,而是在路上,是否依然有前行的勇气。
三个月后,林晚在学校组织的会计电算化比赛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全校第一名,颁奖那天,她给母亲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母亲压抑着哽咽的声音:"囡啊,我就知道,我的女儿最棒了!"林晚看着手里那张烫金的奖状,眼眶一热,笑了,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那是喜悦的泪,也是释然的泪。
后来,林晚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项目,进入了一家本地企业实习,当她第一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做出一份财务报表,并帮助老板发现了账目上的一个微小却关键的漏洞时,那种从心底涌出的成就感,踏实而厚重,远比任何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更让她感到满足,她开始真正理解,所谓成功,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也不是挤上一座名为"大学"的独木桥,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并为之努力发光。
高考落榜那天,林晚觉得她的世界彻底塌了,但现在她知道,当一扇门在你面前重重关上时,命运总会为你悄悄打开一扇窗,重要的是,在黑暗中,你是否还有勇气去寻找那束属于自己的光,就像河边的野草,被无情的洪水冲刷过,非但没有枯萎,反而在来年春天,长得更加茂盛、坚韧,人生这场漫长的考试,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你不放弃书写自己的故事,就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篇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