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落榜生招收,高考落榜生招收多少人

教育 9小时前 913

《落榜生:另一种起跑线》

七月流火,蝉鸣将夏日的燥热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在县城一中的公告栏前,林晓攥着那张被汗水浸得发皱的成绩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623分——距离本科线整整差了17分,那刺眼的红色数字,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眼睛生疼,周围是父母压抑的叹息,亲戚们欲言又止的关切,还有同学们奔向未来的欢声笑语——这一切都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而遥远,将她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高考落榜生招收,高考落榜生招收多少人

她将自己锁在房间里三天,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像极了她此刻支离破碎的心境,第四天清晨,母亲轻轻推开门,将一个牛皮纸信封放在桌上:"隔壁王阿姨说,市里新开了个'启航学院',专门收高考落榜生,学门手艺,将来也能立足。"信封上印着一行宋体字:"不问过往,只看未来",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一道微光,穿透了她心中的阴霾。

启航学院藏在一条老街的尽头,没有气派的校门,只有一块斑驳的铜牌,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林晓看到的景象与她的想象截然不同:没有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老师居高临下的训导,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空气中弥漫着木屑与机油混合的独特气息,带着工业的粗粝与生机,二十多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散落在各个工位上,有的低头在图纸上勾画,线条流畅;有的戴着护目镜专注地打磨金属,火花四溅;还有的围着一排电脑,热烈地讨论着什么,眼神中闪烁着专注与热情。

"欢迎加入。"一个穿着工装、留着板寸的男人走过来,手里拿着一顶安全帽,笑容爽朗,"我是老张,这里的负责人,别紧张,这里没有老师,只有师傅和学徒,先随便看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林晓的目光被角落里的一台旧车床吸引,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男生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金属车刀在旋转的工件上划过,均匀地卷出银色的螺旋状切屑,像一条灵动的溪流,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男生注意到她的注视,停下手里的活,摘下手套,露出一张被阳光晒得黝黑但眼神明亮的脸:"第一次见车床?这玩意儿看着凶,摸着就有意思了。"

他叫陈默,去年落榜后选择了这里。"你以为落榜就是世界末日?"他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带着几分少年气的倔强,"我爸妈当初也这么想,差点把我强行送去复读,可你看,"他指了指工作台上一个精致的金属零件,那是一个发动机的简化模型,各个部件配合精密,"这是我做的,比课本上的图直观多了,知识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是用来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的。"

老张带着林晓参观了整个学院,这里是机械加工区,墙壁上挂着各种刀具的示意图和操作规范,红底白字的警示牌醒目地提醒着安全注意事项;那里是数控编程区,几台崭新的电脑前,学员们正对着屏幕上的三维模型进行参数设置,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还有一间电子实验室,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闪烁着各色指示灯,几个男生正为一台小型机器人调试程序,机器臂在他们的操控下灵活地抓取、放置物品,老张说:"高考是一扇门,但不是唯一的门,有些人擅长理论推导,有些人擅长动手实践,我们这里,就是为后者搭的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光。"

林晓最终选择了机械设计,老张给了她一本《机械制图》,一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还有一套沉甸甸的绘图工具——铅笔、丁字尺、圆规,铅笔芯散发着淡淡的木质香气。"别怕难,"老张拍拍她的肩膀,眼神坚定,"我当年也是从零开始,图纸上的每一条线,都对应着实实在在的工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做手艺,讲究的就是一个'匠心'。"

高考落榜生招收,高考落榜生招收多少人

起初的日子是艰难的,那些抽象的线条和符号在她眼中如同天书,弯弯曲曲,毫无头绪,第一次用锉刀加工零件,她因为用力过猛,锉得歪歪扭扭,边缘还带着毛刺,手心也磨得发红,陈默路过时,拿起她的零件端详了片刻,没有批评,只是递给她一张砂纸:"先从修边开始,感受金属的'脾气',它比你想象的要'温柔',只要你懂它。"

林晓咬着牙,一遍遍地打磨,手掌很快磨出了水泡,她偷偷用针挑破,贴上创可贴,继续,直到零件的边缘变得光滑平整,泛着均匀的金属光泽,当她把成品交给师傅时,对方点点头,声音沉稳:"还行,有耐心。"这句简单的肯定,像一束光,瞬间照进了她灰暗的世界,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亲手创造的喜悦。

渐渐地,她发现这里的学习充满了奇妙的乐趣,当课本上枯燥的杠杆原理、齿轮传动变成手中能运转的模型时,那些曾经令人头疼的公式突然变得鲜活起来,她和陈默一起设计过小型夹具,为了一个最优的夹持角度,他们在图纸上反复推敲,甚至用 cardboard 做出模型进行测试;她和电子组的同学合作组装过自动化装置,当电路接通,指示灯亮起,电机平稳转动时,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有一次,他们接到一个订单,要为一家小型农场制作播种机的传动部件,为了优化设计,提高播种精度,林晓连续一周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在电脑上反复建模仿真,甚至跟着老张跑到车间,和经验丰富的师傅们一起讨论加工工艺,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当第一台样机在试验田里成功播种出整齐划一的行列时,她看着沾满泥土的机器,眼眶突然湿润了——那种亲手将想法变为现实,并能为他人带来帮助的成就感,是任何一张高分试卷都无法给予的。

学院的氛围也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这里没有排名,只有合作与分享,机械组的学员需要理解电子组的电路设计,才能让结构动起来;电子组的学员也要懂得机械结构的工作原理,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执行机构,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互相学习,彼此成就,林晓发现,那些曾经被她贴上"失败者"标签的同龄人,身上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有人能徒手画出复杂的立体图,空间想象力惊人;有人对各种金属材料的特性了如指掌,堪称"活字典";有人则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总能想出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启航学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成果展,展出的都是学员们的精心之作,林晓的作品是一台小型智能分拣装置,它巧妙地结合了机械结构和简单的编程逻辑,能够根据物品的大小和颜色进行自动分类,当评委按下启动按钮,传送带平稳运转,机械臂灵活地抓取、放置,准确地将散乱的物料分拣到不同区域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林晓站在自己的作品旁,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与笃定。

颁奖仪式上,老张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学员们专注工作的照片和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有人说,你们是高考的失利者,但我要说,你们只是暂时走错了路口,或者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真正的教育,不是把所有人都塑造成同一个模样,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条条大路通罗马,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出发,而是你是否在通往更好的自己的路上。"

林晓接过"优秀学员"的奖状,纸质的奖状有些厚重,承载着这一年的汗水与成长,她转身看向台下,陈默正朝她竖起大拇指,笑容灿烂如夏日的阳光,温暖而耀眼,她忽然明白,高考落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岔路口,选择复读,选择就业,还是像她一样,在另一个领域重新出发,每条路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重要的是,无论身处何方,都不放弃成长的可能,不停止探索的脚步。

走出展厅,阳光正好,微风拂过,带着青草的芬芳和远处飘来的淡淡金属气息,清新而充满力量,林晓深吸一口气,胸腔里满是畅快,她知道,人生的考场远不止高考这一场,而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支笔,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崭新篇章,那条曾经看似黯淡无望的路,此刻正蜿蜒着,通向一片更加广阔、充满

2017高考数学卷三答案,2017高考数学卷答案解析
« 上一篇 9小时前
2017高考文科数学3卷,2017高考文科数学三卷
下一篇 » 9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