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我与高考范文,我与高考作文800字

教育 2小时前 1095

《在范文之外生长》

高考倒计时的数字悬在教室前方,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烫着每个埋首题海的青春,那时我笃信,高考作文是一场精密的仪仗表演,范文便是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我们只需临摹它的纹路与步态,便能踏着整齐的鼓点走过阅兵台,直到多年后整理旧物,摩挲着那本边角卷翘的《高考满分作文选》,才惊觉那些曾被奉为圭臬的文字,早已在我记忆的土壤里,抽出了意想不到的新枝。

范文教会我的第一课,是文字的"骨架",高三第一次模考,我的作文被红笔圈出"散乱"二字,发卷时还附带了一本范文选,那晚我捧着书读到深夜,那些文章如同解剖台上的标本——段落如肋骨般清晰,论点似脊椎般挺拔,引经据典宛如精密的关节铰链,我学着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淬炼成"青春是柄未开刃的刀,唯有在砥砺中才能削出锋芒";把"先天下之忧而忧"重构为"当时代的潮涌漫过脚踝,总有人要成为岸边的礁石",渐渐地,作文本上开始出现"结构缜密""论证有力"的批注,而那本范文选的扉页,被我写满了"此处用典如盐入水""此句对仗若珠落玉盘"的蝇头小楷。

可当我终于能写出"标准范文"时,心中却泛起一阵莫名的空茫,有次模拟考以"传统文化"为题,我套用范文的"总-分-总"铠甲,引用《论语》的典故,铺陈故宫的琉璃瓦,结尾还模仿着范文的升华句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分数出来很高,可我盯着"文化传承"四个字,眼前却浮现出奶奶坐在槐树下哼唱童谣的褶皱嘴角,爷爷握着毛笔在红纸上写福字时微微颤抖的手指,那些被格式化的文字,像穿了束身衣的舞者,动作标准得近乎僵硬,却漏掉了最动人的呼吸。

我与高考范文,我与高考作文800字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高考前最后一节作文课,老师没有分析范文,而是让我们写"记忆里最鲜活的颜色",刹那间,乡下的夏夜涌上心头:外婆总用蓝印花布的碗盛着绿豆汤放在门槛上,碗沿的青苔与汤水的碧绿相映成趣,她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衣角在晚风里轻扬,我第一次放弃了排比句的堆砌,收起了名言警句的铠甲,只是笨拙地写着:"那碗口的青苔,是时光长出的绒毛;而外婆的蓝印花布,洗得发白后,会变成天上的云。"写完时,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作文本上,像撒了一把碎银,也照亮了我心中某个被遗忘的角落。

后来才懂得,范文从不是终点,而是驿站,它教我们如何将散乱的思绪编织成锦,却忘了告诉我们,锦缎上最动人的,永远是那些未经规训的丝线,如今重读那本范文选,我不再关注"结构是否完整""论点是否明确",反而会为某篇文章里"秋风扫过落叶,像大地在翻书"这样的句子驻足,或是被"老街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像一块块温润的玉"击中心灵,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比喻,恰是范文模板里最稀缺的氧气。

高考结束那天,我在那本范文选的扉页上写下:"文字是座桥,一边连着规矩的岸,一边连着自由的彼岸。"我们曾在范文这岸学习如何搭桥,却终究要走向对岸,去看更广阔的风景,如今帮学弟学妹改作文时,我总会说:先读懂范文的筋骨,再挣脱它的皮囊,让文字从心里生长出来——带着你的汗味、你的月光、你未曾说出口的温柔,毕竟,最好的范文,从来不在书里,而在你与世界真实相拥的每个瞬间,在那些被格式化漏掉的褶皱里,藏着最动人的笔触。

我与高考范文,我与高考作文800字

2017高考英语难易,2017年高考英语难度
« 上一篇 2小时前
2019甘肃高考人数,2019甘肃高考人数有多少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