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福州高考录取,福州高考录取率

教育 2小时前 1197

《榕城答卷》

盛夏的福州,总被一层温润的水汽笼罩,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路被阳光晒得微微发烫,连空气中弥漫的荔枝甜香,也染上了几分慵懒,但今年六月,这份熟悉的暑热里,却悄然多了一丝紧绷的气息——高考放榜的日子近在眼前。

林建国站在自家杂货铺的柜台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玻璃糖罐上褪色的标签,这家开在老城区巷口的铺子,已经陪伴了二十个春秋,从最初的"建国百货"到如今的"便民超市",招牌换过样式,却始终改不了一个习惯: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开门,晚上十点准点关门,玻璃门上"营业中"三个鲜红的字,比任何闹钟都更守时,儿子林晓阳坐在铺子门口的小马扎上,低着头专注地刷着手机,偶尔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池塘,在林建国的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要不要再去趟书店?"林晓阳突然抬头,眼底还带着熬夜熬出的红血丝,"听说今年志愿填报指南出了新版,内容更详细。"

林建国抬眼望向墙上的挂历,红色的"6月20日"格外醒目。"不用急,"他拿起抹布,慢悠悠地擦拭着早已光洁的柜台,"你妈当年考上师大那会儿,连网都没有,不也照样填得明明白白?"

林晓阳的嘴角动了动,终究什么也没说,他当然知道,时代不一样了,三十年前,母亲陈梅是整条巷子的骄傲,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姑娘;三十年后,他站在同样的路口,却觉得前方的路比闽江的支流还要错综复杂,去年冬天,他参加了福州三中组织的"高校研学行",走访了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在明亮的实验室里,他看到精密仪器闪烁着冰冷的光泽;听着学长学姐畅谈人工智能专业的广阔未来,他心里那颗叫"梦想"的种子悄然发了芽,但梦想的土壤似乎太过贫瘠——以他全省五千名的排名,够得上顶尖985的门槛吗?万一滑档,是不是连本省的211都悬?

陈梅从里屋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冰镇绿豆汤,碗沿凝着细密的水珠,是她刚才特意去冰箱冰的。"喝点汤,降降火。"她把碗递给儿子,又转向丈夫,"老林,你别总站着发愣,去搬两个西瓜来,晓阳的同学待会儿要来讨论志愿。"

"讨论?"林建国挑了挑眉,"能讨论出什么花样?分数线是死的,人往高处走嘛。"

"话可不能这么说。"陈梅轻轻拍了下丈夫的胳膊,带着一丝嗔怪,"我当年要是听你那句'随便填个师范就行',现在哪能在实验小学当年级主任?"她转头看向儿子,眼神里闪烁着回忆的光,"那时候你舅舅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我偏要试试,结果呢?现在学校里哪个学生不尊敬地叫我一声'陈老师'?"

林晓阳喝着绿豆汤,甜丝丝的汤水顺着喉咙滑下去,却压不住心头的焦躁,他想起上周班主任的叮嘱:"晓阳,你的分数很有优势,但志愿填报就像走钢丝,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福州这几年发展迅猛,本地的好高校、好专业也多了,不一定非要去外省闯荡。"

是啊,福州,他突然想起研学时参观福州大学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场景,工程师们正专注地调试芯片,屏幕上流动的代码宛如闽江的浪花,奔腾不息;还有福建师范大学的协和学院,那里的跨境电商专业已经与三坊七巷的商家深度合作,将精美的传统工艺品卖到了海外,原来,家门口的大学,也藏着这么多令人心动的可能性。

下午两点,几个同学陆续到了,他们挤在杂货铺狭小的后院,石桌上摊开了厚厚的志愿填报指南,铅笔在纸上划出密密麻麻的痕迹,小张想学医,分数刚好够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却又担心不够顶尖附属医院的录取线;小李的目标是厦门大学,却在纠结要不要服从调剂;还有小王,一心想考去上海见世面,父母却希望他能留在福州照顾年迈的奶奶。

"要不看看福州大学?"林晓阳指着指南上的页面,"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国家双一流学科,而且就在福州,以后实习、回家都方便。"

"可是我想去外省见见更大的世界啊。"小张叹了口气,"我爸妈说,女孩子读那么远,他们不放心。"

"世面不一定非要在远方见。"陈梅不知何时已站在后院门口,手里还拿着择菜的剪刀,"我当年在师大,全国各地的同学都有,听他们讲家乡的故事,不也等于走遍天下了吗?再说,现在交通这么发达,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想家随时能回。"

林晓阳看着母亲,突然觉得她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是啊,他一直遥望着远方的山,却忘了脚下的土地也能长出参天大树,福州,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正以惊人的速度焕发新生:数字峰会让这里成为"中国软件名园",自贸区政策吸引着全球目光,就连三坊七巷的文创店,都开始用VR技术生动展示传统建筑的魅力,在这里读书,既能触摸历史的厚重,又能感知未来的脉搏。

傍晚时分,同学们陆续离开,石桌上留着半杯凉茶和几张写满批注的纸,林晓阳独自坐在石凳上,看着夕阳将三坊七巷的飞檐染成温暖的金色,心里那块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悄然落地,他拿出手机,给班主任发了条信息:"老师,我想报福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再填两个服从调剂的志愿。"

手机屏幕亮起,班主任很快回复:"好小子,有眼光!福大的计算机可是王牌专业,就业率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林建国站在杂货铺门口,看着儿子脸上舒展的笑容,突然觉得夏日的热气也没那么难熬了,他走进里屋,从抽屉深处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陈梅穿着一件的确良衬衫,站在师范大学的校门口,手里紧握着录取通知书,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照片背面,是陈梅娟秀的字迹:"知识能改变命运,也能留住根。"

第二天清晨,林晓阳起了个大早,他跟着父亲去批发市场进货,看着父亲熟练地和摊主讨价还价,看着搬运工们扛着一箱箱饮料搬上货车,看着巷子里的早点铺飘出鱼丸的浓郁香味,这些他习以为常的景象,突然有了新的意义——原来,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不仅有历史的沉淀,更有无数像父亲一样平凡的普通人,用汗水浇灌出的勃勃生机。

回到家,林晓阳坐在书桌前,郑重地在志愿表上填下了"福州大学",窗外,一棵老榕树的根须垂下来,像一缕缕温柔的牵挂,深深扎进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知道,无论未来走多远,福州的烟火气、闽江的浪花声、还有父母杂货铺里那盏永远亮着的"营业中"的红字,都会是他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正如陈梅当年所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也能留住根,而林晓阳坚信,在福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里,他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沃土,让梦想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能为家乡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高考词汇速记,高考词汇速记顺口溜
« 上一篇 2小时前
高考国家卷,高考国家卷一二难度一样吗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