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语文浙江作文,2017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

教育 8小时前 613

墨痕深浅见初心

2017年浙江卷的作文题如同一面澄澈的铜镜,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对"人生三本大书"的深刻叩问: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这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如三弦琴上的琴弦,唯有和谐共振,方能奏响生命的华章,在这个信息爆炸却思想贫瘠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谦卑之心研读有字之书,以敏锐之眼洞察无字之书,以赤子之情聆听心灵之书,在墨痕深浅间寻得生命的本真。

2017高考语文浙江作文,2017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

有字之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的沉淀,从甲骨文的刀劈斧凿到竹简的墨香氤氲,从线装书的典雅厚重到电子书的轻盈便捷,知识的载体在变,但其承载的思想光芒从未黯淡,读《论语》如见孔子循循善诱,读《史记》如听太史公慷慨悲歌,读《天演论》如随严复探索物竞天择,读书之道不在贪多求全,而在精思慎取,钱钟书先生"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博闻强识令人叹服,但他更强调"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批判精神,我们当以"韦编三绝"的毅力研读经典,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态度对待知识,让有字之书真正成为照亮前路的明灯,而非束缚思想的枷锁,正如朱熹所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唯有反复咀嚼,方能领悟文字背后的深意。

无字之书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实践的熔炉,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始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旷世视野;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方著《游记》传世,当代学者费孝通在江村调查中,从农民的纺车里读出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作家路遥在煤矿井下,从矿工的汗水中读出了生命的尊严,无字之书教会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象牙塔中,而在烟火人间;真正的学问不在故纸堆里,而在躬身实践中,正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让思想之树根深叶茂,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正是对无字之书最生动的诠释。

2017高考语文浙江作文,2017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

心灵之书是灵魂的导航仪,是生命的指南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超然,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都是心灵之书的精彩篇章,在这个被算法和流量裹挟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守护心灵的净土,作家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的沉思中,读懂了生命的意义;画家梵高在阿尔勒的麦田里,画出了灵魂的色彩,心灵之书的阅读,需要我们放下浮躁,回归本真;需要我们关照内心,倾听灵魂的低语,正如王阳明所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唯有心灵澄澈,方能见天地之广、万物之理,禅宗讲"明心见性",正是要我们在纷繁世相中找回本真的自我。

三本大书,实则一体,有字之书是基础,无字之书是延伸,心灵之书是归宿,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更周游列国实践仁道;王阳明格竹七日未悟,终在龙场驿中顿悟心学,他们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读书而不践履,如纸上谈兵;实践而不反思,如盲人摸象;反思而不明心,如镜花水月,唯有将三本大书融会贯通,才能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境界,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人生境界有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重,而三本大书的正是通往天地境界的阶梯。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当以有字之书为帆,以无字之书为桨,以心灵之书为舵,在时代的洪流中劈波斩浪,不必抱怨墨痕深浅,因为每一点痕迹都是生命的刻度;不必纠结书页厚薄,因为每一页文字都是灵魂的对话,让我们以书为伴,与智者为伍,在墨香氤氲中涵养气度,在生活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心灵深处点亮明灯,最终抵达"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的人生境界,正如苏轼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唯有在三本大书的浸润中不断修炼,方能成就一个丰盈而深刻的自我。

会考等级对高考影响,会考等级对高考影响大吗
« 上一篇 9小时前
2017高考语文陕西卷,2017高考语文陕西卷答案解析
下一篇 » 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