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高考,永嘉高考状元2025
永嘉渡口
当夏日的蝉鸣将整个小城烘烤得发烫时,永嘉中学的考场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竟盖过了窗外瓯江的涛声,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艘被无数目光托举的渡船,载着十八岁的少年们,驶向名为"的彼岸,江水两岸的青山,以沉默而庄重的姿态,见证着这场古老而年轻的仪式,见证着青春与命运的交汇。
林晓坐在靠窗的位置,能看见江面上来往的乌篷船,它们像一片片墨色的叶子,在碧绿的江面上缓缓飘荡,她的钢笔在答题卡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墨迹,像极了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绪,三年前,父亲在送她来县城读书时,指着江对岸层叠的远山说:"晓啊,你要像这江水一样,往前流,别回头。"那时她尚不理解这话语背后的深意,直到父亲在工地上意外摔断了腿,母亲每日凌晨四点就摸黑去码头搬运货物,她才猛然惊醒——这场考试于她而言,不是通往远方的捷径,而是全家在命运湍流中唯一的浮木。
监考老师踱步的皮鞋声在走廊回荡,节奏沉稳,像极了祖父当年在祠堂里敲打的木鱼,一声一声,敲在心上,祖父总说:"永嘉人靠水吃水,也要懂得水的性子,急了会翻船,缓了到不了岸。"林晓想起昨天母亲送来的粽子,粽叶上还带着溪水的凉意,米粒晶莹剔透,裹着金黄的咸蛋黄,油光隐约,那是她从小吃到大的味道,也是母亲口中"吃了粽,高中"的朴素祝福,可此刻,她忽然觉得,这粽子像极了被紧紧包裹的自己,裹着家人沉甸甸的期盼,裹着山外那个遥远而模糊的世界,也裹着一份无处安放的惶恐与忐忑。
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林晓放下笔,望向窗外,瓯江在烈日下泛着碎银般的光,波光粼粼,刺得人眼睛微微发疼,对岸的楠溪江正汇入主流,清浊分明的江水在交汇处打着旋,相互交融,最终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她想起地理老师说的"河流侵蚀作用",原来最坚硬的岩石,也会被温柔而执着的水滴穿透,就像她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在熹微的晨光中背单词,声音沙哑也不停歇;就像母亲搬运货物时磨出血泡的手指,缠上胶布依旧继续;就像父亲瘸着腿,一瘸一拐却坚持去工地——原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真的能日复一日,凿开命运的坚硬壁垒。
铃声响起时,林晓在作文纸上写下最后一句话:"所谓渡口,既是告别,也是启程。"她走出考场,看见母亲站在老樟树下,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手里紧紧提着那个熟悉的保温桶;看见父亲拄着拐杖站在江边,目光追随着远处的渡船,眼神里满是期盼与欣慰,瓯江依旧奔流不息,带着亘古的气势,而岸上的人,正用各自最质朴的方式,为这场青春的远航,系上最结实的缆绳。
这场考试终会结束,但永嘉的江水会继续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就像这里的少年们,带着水一般的柔韧与坚定,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而那些藏在粽子里的牵挂,刻在课桌上的誓言,浮在江面上的青春倒影,都将成为他们行囊里最珍贵的宝藏,提醒着他们:无论走多远,回望时,出发的地方,永远有渡口温暖的光,指引着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