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年高考全国一,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

教育 6小时前 819

2017年高考全国一,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

试卷背面的人生

2017年盛夏,蝉鸣如沸,将空气都煮沸了一般,考场内静得只听见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在悄然啃食桑叶,我坐在全国一卷语文考试的考场里,望着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思绪如被投入石子的湖面,瞬间涟漪四散,三年前在陕西华阴县黄河边的那个黄昏,如一幅褪色的油画,在记忆的画廊里缓缓铺展。

那时的我,尚是个不解风情的少年,跟着做民俗研究的父亲,蹲在陕北土坯房的灶台边,看老艺人张喜民师傅演唱,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对襟黑褂,沟壑纵横的皱纹里,仿佛嵌着千年的黄土,他双手拍打着条凳,那节奏起初是沉闷的,像远古的鼓点,忽然间,声浪如黄河决堤,裹挟着黄土高原的风沙,席卷而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那嗓音沙哑、粗粝,却带着一种撕裂苍穹的力量,将秦腔的苍凉与悲壮演绎得淋漓尽致,震耳欲聋的声浪,震得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在昏黄的灯光下飞舞如金,父亲在笔记本上疾书,笔尖几乎要划破纸背:"这不是简单的吼唱,是关中平原千年苦难的集体记忆,是黄河儿女血脉里奔涌的呐喊。"

此刻考场上的我,突然理解了父亲当年的痴迷与热泪,老腔的震撼力,正在于它用最原始、最粗粝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最深沉、最炽热的文化基因,它不是被供奉在殿堂里的精致摆件,而是从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带着泥土的腥味和太阳的温度,就像试卷上那道文言文阅读题,看似艰深的《宋史·岳飞传》,那些"精忠报国"的文字,实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密码本,当我在答题卡上写下"武穆精忠贯日,长存肝胆昆仑"时,笔尖仿佛触碰到历史的温度,那温度从指尖传到心间,让我在燥热的夏日里,感到一阵清凉与坚定。

2017年高考全国一,2017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

交卷铃响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被夕阳照得透亮,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想起张喜民师傅收徒时的场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在黄土院子里,对着师傅郑重地跪下,用针尖在一块粗糙的木板上,一笔一划地刻下"传承"二字,那个画面,与试卷上"一带一路"的作文题目,在脑海中奇妙地重叠在一起,我忽然明白,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标本,更不是故纸堆里尘封的文字,而是流动在当代人血脉中的基因密码,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激活、去书写的活态史诗。

三年后,我在大学图书馆读到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那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如一道光,照亮了我对2017年那场高考的全新认知,猛然惊觉,那场考试,于我而言,其实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当我们解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创新"的论述题时,当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向世界介绍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时,我们不仅在完成一份试卷,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是在用我们这一代人的方式,为古老文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此刻我站在2024年的毕业季,回望那个蝉鸣不止的夏天,那张写满答案的试卷早已泛黄,但上面的考题却在我的人生中不断延伸,我终于懂得,那张试卷背面的人生考题,远比分数更为深刻:真正的成长,是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依然能清晰地听见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并有能力将这回响,谱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乐章,就像老腔艺人将黄河的咆哮融入摇滚乐的鼓点,就像我们在短视频平台用方言演绎唐诗宋词的韵律,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生生不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走出考场时,夕阳正将教学楼染成温暖的橘金色,我握着那张写满答案的试卷,仿佛握着一把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而钥匙上刻着的,正是那道作文题的答案——唯有将传统的根脉,深深植根于当代的土壤,汲取时代的养分,才能让文明之树长出新的年轮,绽放出新的花朵,这或许就是2017年那个夏天,那场考试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既是文明的传承者,更是它的创造者。

四川高考录取查询入口,四川高考录取查询入口官网
« 上一篇 6小时前
安徽省成人高考时间,安徽省成人高考时间2024年具体时间
下一篇 »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