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重庆2017高考人数,重庆2017高考人数是多少

教育 5小时前 1015

《2017:重庆高考的青春突围》

2017年的盛夏,山城重庆被热浪紧紧包裹,气温攀升至38摄氏度,当全市24.8万名考生带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走进高考考场时,这个数字已远超一场考试本身——它是山城教育生态的一面棱镜,折射出直辖市与西部重镇双重身份下的复杂图景,在这片承载着千万家庭升学梦想的土地上,高考既是青春的成人礼,也是教育资源分配时代命题的生动注脚。

数字背后的教育图景

翻开2017年的高考数据,重庆以24.8万人的报名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较2016年增长1.2万,这组数字在全国坐标系中显得尤为醒目:北京当年的高考人数为5.8万,上海为5.1万,重庆的体量几乎是直辖兄弟城市的5倍,这种悬殊背后,是重庆作为人口大市的教育体量——全市常住人口3000万中,18岁适龄青年占比达8.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在这片土地上呈现出独特的张力。

在巴蜀中学考点,带队老师李明注意到一个细节:"今年教室里挂的空调比去年多了三台。"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却是重庆教育条件持续改善的缩影,2017年,重庆教育经费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高中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92%,较2012年提升23个百分点,当镜头转向万州、黔江等远郊区县,仍有3000余名考生在配备电风扇的考场中奋笔疾书,这种城乡之间的"温差",恰恰构成了重庆教育发展的真实写照。

城乡之间的升学密码

渝东南的武隆山区,晨雾尚未散尽,考生陈晓宇已经踏上了求学之路,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步行两小时山路到达寄宿学校,这个18岁少年的故事被《重庆日报》报道后,引发社会对城乡教育差距的深刻反思,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农村考生占比达43%,较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但重点农村本科院校录取率仍仅为城区考生的61%,这道无形的分数线,背后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深层课题。

这种差距在试卷分析中更为直观,市教科院数据显示,数学试卷中涉及编程思维的题目,城区校正确率达68%,而农村校仅为29%,为破解这一困局,2017年重庆首次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安排2000个专项名额定向招收农村学生,比2016年增长40%,这些政策举措如同在教育的鸿沟上搭建桥梁,虽然尚不能完全跨越差距,却为寒门学子提供了更多向上的可能。

改革阵痛中的突围

2017年的重庆高考,注定成为特殊的历史坐标——这是"新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届传统高考,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在重庆八中的教室里,高三教师王芳正带领学生进行最后冲刺。"这是最传统的一届,也是最特殊的一届。"她坦言,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即将出台,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重构,教师团队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模式。

这种改革焦虑在家长群体中更为明显,在沙坪坝区某考点外,一位父亲反复翻阅《2018高考改革政策解读》,眉头紧锁:"听说以后要选考了,现在孩子学的科目,以后可能不算分。"这种不确定性让2017届考生成为高考改革"承前启后"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旧有模式的受益者,也是新规则的探索者,这种身份的双重性,为他们的青春记忆增添了特殊的时代印记。

青春群像的时代注脚

在重庆南开中学考点,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考生们自发组成"加油墙",密密麻麻的便签纸上写着:"愿你合上笔盖的刹那,有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这个充满诗意的细节被新华社记者拍下,成为2017年重庆高考最具温度的画面,展现了年轻一代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与自信。

而考场外,另一种"战场"正在展开,全市设立126个考点,出动警力8000余人次维护秩序,出租车"爱心送考"车辆达1.2万辆,在解放碑商圈,某商场打出"高考学子凭准考证免费领取文具"的横幅......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全社会对高考的集体关注,在这座城市里,高考早已超越了一场考试的意义,成为全民参与的青春仪式。

从数字到人生的跨越

当2017年重庆高考本科上线率最终定格在58.3%,较2012年提升9.7个百分点时,这个数字背后是24.8万种不同的人生可能被激活,被北大录取的綦江考生刘畅,选择放弃"状元"头衔专注学业;而垫江农村考生张强,则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考入心仪的农业大学,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重庆教育发展的多元图景。

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考生们涌出考场,阳光洒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2017年的重庆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部奋斗、机遇与变革的青春史诗,在直辖二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这些年轻的生命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这座城市未来的无限可能,正如一位老教师所言:"高考改变命运,而一代代考生的选择,正在改变这座城市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2017年的重庆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座城市面向未来的青春宣言。

沈阳高考点,沈阳高考点苏家屯
« 上一篇 5小时前
2017高考公布成绩,2017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下一篇 » 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