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录取动态,高考录取动态查询

教育 2小时前 640

《录取线上的微光》

七月流火,蝉鸣将夏日的燥热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在省教育考试院外的梧桐道上,林薇攥着手机站在树荫下,屏幕上"录取动态查询"的页面已经刷新了十七次,指尖在"查询"按钮上悬停又收回,像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她身后,三三两两的考生家长聚成小群,压低的声音里裹着相似的焦虑与期待,空气里浮动着汗水的咸涩与纸张的油墨味,交织成这个夏天特有的交响。

"今年的分数线涨得吓人啊。"穿汗衫的中年男人摇着蒲扇,衬衫后背洇出深色的地图,"我侄女去年考这个分数能稳上省大,今年连投档线都够不着。"

"谁知道呢,听说今年题简单,高分段一窝蜂。"旁边戴眼镜的女人接话,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志愿草稿,边缘几乎被汗水浸透,"我们家那小子,非要填什么新闻学,我说不如学个会计稳当,铁饭碗,他就是不听......"

林薇悄悄后退半步,将他们的议论隔绝在耳外,她的志愿表上,第一栏赫然写着"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那是她从高二在影展上看到一部乡村教师的纪录片起,就种在心里的光,可此刻,这束光正被分数线上下跳动的数字模糊着边界:她的分数比去年该校该专业最低录取线高了三分,但招生计划里,这个专业在省内仅招两人。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省教育考试院"的短信,林薇的心猛地一缩,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当"档案状态:院校在阅"六个字映入眼帘时,她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身后家长的议论声渐渐远去,耳畔只剩下血液奔流的轰鸣,像涨潮的海浪一遍遍拍打着岸,也拍打着她悬在半空的心。

接下来的三天,是林薇十八年人生中最漫长的等待,她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专业书籍,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母亲端来牛奶和煮好的溏心蛋,轻手轻脚地进出,生怕惊扰了这份脆弱的专注;父亲则成了"信息播报员",不断从各种家长群里搜集来的小道消息:"听说中传今天开始阅档了""编导专业今年面试权重提高了""有内定名额的,分数再高也没用"......

每一条消息都像一根细针,扎在林薇紧绷的神经上,第四天傍晚,她终于忍不住,在父亲的陪同下打车去了省教育考试院,夕阳将大楼的玻璃幕墙染成熔化的橘红色,门口的石阶上坐着几个同样等待的考生,有人抱着膝盖小声啜泣,肩膀微微耸动;有人呆望着天空,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经飘向了未知的远方。

"同学,也是查中传的吗?"旁边一个穿蓝白校服的男孩突然开口,他叫陈默,是市一中的艺术生,手里攥着一把削得尖尖的铅笔,指节处还沾着铅灰,"我报的是导演系,听说今年竞争特别激烈,报录比都快二十比一了。"

林薇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素描本,里面夹着她为编导专业准备的作品集——一组城市拾荒者的纪实摄影,几张写着分镜头脚本的手稿,纸张边缘已经磨得起了毛边,陈默凑过来看,指着其中一张拾荒者蹲在垃圾桶旁翻找的照片:"这张构图好,光影用得讲究,你学摄影多久了?"

"三年。"林薇的声音有些发涩,"从高二开始,每周六坐两小时公交去培训班,有时候回来天都黑了,冬天的公交车里总是又挤又冷。"

"我也是。"陈默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我爸妈反对我学导演,说我整天抱着相机不务正业,偷偷把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了台二手摄像机,结果拍的第一部短片因为收音问题全毁了。"

两个陌生人因为共同的目标突然变得亲近,他们坐在台阶上,聊起喜欢的导演,聊起拍片时的趣事,聊起那些为了艺考在寒冬腊月里练声、写生的日子——林薇说起为了拍一组雪景,在零下五度的清晨蹲在湖边冻得手指僵硬;陈默说起为了练台词,在空荡的教室里对着镜子练到嗓子沙哑,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株努力生长的树,根系在看不见的地下紧紧缠绕,汲取着彼此的勇气与坚持。

晚上八点,林薇的手机再次亮起,这次,屏幕上显示的是"录取结果:预录取",她盯着那五个字,足足愣了半分钟,才突然捂住嘴,眼泪大颗大颗地落在屏幕上,洇开了"预录取"三个字,晕染成一片温暖的模糊,母亲闻声从厨房跑出来,看到手机上的信息,先是一愣,随即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起来,指缝间漏出压抑的抽泣;父亲则像个孩子似的,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嘴里反复念叨:"考上了,考上了......"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

高考录取动态,高考录取动态查询

挂断电话后,林薇走到窗前,望向城市深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黑色绸缎上的碎钻,每一盏灯下,或许都有一个和她一样,在录取线上苦苦等待的灵魂,有的灯已经熄灭,带着遗憾与叹息;有的灯刚刚亮起,闪烁着希望与欣喜;而她的那盏灯,终于在今晚穿透了夏夜的燥热,散发出温暖而明亮的光,不仅照亮了自己,也仿佛给那些仍在黑暗中等待的人,提供了一丝慰藉与方向。

后来林薇才知道,和她一起等待的陈默,也收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在开学前见了一面,交换了彼此的作品集,陈默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拍摄心得,林薇的作品集里则夹着一张她拾荒者系列中最满意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献给每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努力发光的灵魂。"他们约定在未来的电影路上,要一起拍出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被忽略的温柔与坚韧,而那个会计与新闻学的争论,或许仍会在无数个家庭里继续,成为代际之间观念碰撞的缩影,但总有一些年轻人,会像他们一样,勇敢地追逐着心中的微光,哪怕那条路上布满荆棘,也从未想过回头。

录取线上的数字,是冰冷的刻度,丈量着分数的高低,划分着录取的边界;而刻度背后的故事,却是有温度的河流,流淌着青春的汗水、眼泪与梦想,冲刷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当夏日的蝉鸣渐渐隐去,当录取通知书终于握在手中,我们才明白,那些在等待中煎熬的日夜,那些在抉择中挣扎的瞬间,那些在黑暗中坚守的勇气,早已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刻痕,提醒我们:所谓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抵达,而是在无数个不确定的瞬间,依然选择相信光,并努力成为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高考录取动态,高考录取动态查询

计划高考后,计划高考后去当兵什么时候报名
« 上一篇 2小时前
高考素描卷,高考素描卷子怎么处理
下一篇 »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