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书法生,高考书法生可以上什么大学
墨痕深浅
六月的骄阳炙烤着柏油路,蒸腾的热浪扭曲了远方的视线,空气里浮动着燥热的尘埃,像一层朦胧的纱,林默站在考场门口,指尖因用力而深深嵌入掌心,将准考证攥得皱巴巴,他低头凝视着自己洗得发白的校服袖口,那里晕染着一小块未干透的墨迹,像一粒沉睡的种子,在布料的经纬间悄然扎根,等待一场酣畅淋漓的雨。
这是他第三次踏入高考的战场,前两次,他如多数考生般沉溺于数理化公式的冰冷迷宫,却在成绩揭晓时被现实一次次刺得鲜血淋漓,直到高二那年,祖父溘然长逝,留下的一方青石砚台,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临终前枯瘦的手紧握着林默,浑浊的眼眸里闪着微光:"默儿,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这方砚台,就托付给你了。"那声音仿佛穿越时空,至今仍在林默耳畔回响。
起初,林默只是将对祖父的思念寄托于笔墨,每天放学后,他躲藏在布满蛛网的阁楼里,让毛笔在宣纸上翩跹起舞,那些横撇竖捺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墨色的浓淡干湿间,他渐渐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与平静,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在这方寸之间,后来,在美术老师的慧眼识珠下,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书法专业——这个在世俗眼光中"不务正业"的选择,却成了他在茫茫人海中认定的航向。
考场里,其他考生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唯有林默的案头铺着雪白的宣纸,像一片等待书写的雪原,他深吸一口气,提起毛笔,手腕悬空,感受着笔杆传来的微凉触感,仿佛在与一位故人对话,今天的考题是"家国情怀",四个遒劲的大字在脑海中盘旋,他想起了祖父教他写"家"字时的情景:"宝盖头要稳如磐石,那是根基;下面那撇捺要舒展,像人的臂膀,既要守护,也要拥抱。"祖父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让每个字都有了温度。
笔尖轻触宣纸,墨汁如清泉般晕开,他写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带着三年来的坚持与孤独,当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他的眼眶突然湿润了,无数个夜晚,阁楼里的灯光亮到深夜,墨香混合着宣纸的芬芳,成了他最熟悉的气息;父母虽然对他的选择百思不解,却默默为他买来了最好的狼毫和徽墨;美术老师在他动摇时拍着他的肩膀说:"真正的热爱,值得你倾尽所有勇气去守护。"这些画面如潮水般涌来,让他笔下的字迹愈发苍劲有力。
考试结束的铃声骤然响起,惊醒了沉思的林默,他缓缓放下笔,凝视着纸上那幅已经干透的字迹,墨痕深浅不一,却自有一股磅礴的力量在纸间流淌,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段与笔墨为伴的时光,已经让他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了内心的锚点。
走出考场,夏日的阳光依旧炽烈,但林默觉得眼前的世界从未如此清晰,他想起祖父的嘱托,想起那些墨香氤氲的日夜,突然领悟:所谓成长,不过是在墨痕的深浅之间,慢慢淬炼出属于自己的笔法,书写独一无二的人生篇章,那些被世人视为"无用"的坚持,终将成为生命中最厚重的底色,在时光的长河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