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厌考,高考前出现厌考,怎么办

教育 2小时前 836

《倒计时:一场无人应答的青春考卷》

课桌上堆积的复习资料像不断生长的珊瑚礁,将十七岁的林晓淹没在书海的阴影里,距离高考还有三十天,她盯着黑板右上角鲜红的倒计时数字,突然觉得那些扭曲的笔画化作狰狞的爪牙,要将她拖入无底的深渊,这是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后的夜晚,当整栋教学楼只剩下值日班灯的微光,林晓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第一次撕碎了那张写满"985"目标计划的便利贴,碎纸片像迟到的蝴蝶,在冷风中打着旋儿,最终落进了窗外的夜色里。

教育学家常说高考是青春的成人礼,但对此刻的林晓而言,这场持续了十二年的战役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酷刑,她的书包里永远装着五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笔,笔记本上用三种符号密密麻麻地标注着重点,连呼吸都要掐着表算着效率,母亲每天凌晨五点半准时拉开窗帘,像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端来热牛奶;父亲把手机屏保换成"清华北大",通话记录里全是班主任的加密来电,所有人都说这是为了她的未来,可未来是什么?是招生简章上冰冷的录取数字,还是父母朋友圈里"别人家的孩子"的模糊剪影?当林晓在数学课上走神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用青春的笔墨,书写着一道连命题人都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

第一次厌学的征兆出现在物理课上,当老师在黑板上推导复杂的电磁感应公式时,林晓发现自己正盯着粉笔灰在阳光下飞舞的轨迹出神,那些曾经熟悉的字母和符号变成了无法破解的密码,她开始在早读课时偷偷在草稿纸上画窗外的梧桐树,把错题本上的红叉连成星座图,当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忧心忡忡地提到"学习状态滑坡"时,母亲回家后砸掉了她最爱的那个音乐盒,玻璃碎片在地板上折射出冷冽的光,像她此刻支离破碎的世界,也像那些被强行中断的、属于少女的斑斓梦想。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绪像传染病般蔓延,同桌小张开始频繁请假,据说是因为整夜失眠而神经衰弱;前桌的学霸在数学课上突然痛哭,说"真的学不动了";就连永远乐天的体育生,也在体测后趴在操场上喃喃自语"就算跑得再快,也跑不过这该死的分数线",林晓发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在这条独木桥上摇摇欲坠,只是大家都在用"再坚持一下"的假面掩盖着同样的恐慌,这些年轻的灵魂,本该在阳光下肆意奔跑,如今却都被困在名为"的囚笼里,做着相似的噩梦。

高考厌考,高考前出现厌考,怎么办

深夜的台灯下,林晓翻开日记本,发现最后一页写着初中的梦想:"想成为给漫画配色的画师",这个被遗忘在时光角落的愿望,此刻却像黑暗中萤火般闪烁,她翻出积灰的画板,指尖触到炭笔的瞬间,久违的战栗感从脊椎蔓延到指尖,画纸上渐渐浮现出被五线谱环绕的教室,黑板上的公式变成了飘落的音符,课桌椅扭曲成钢琴的黑白键,这幅名为《青春变奏曲》的画作,后来被她偷偷投给了市里的青少年艺术节,就像在沉闷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荡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

当录取通知书像雪片般飞落时,林晓收到了来自艺术中心的参展邀请,站在聚光灯下,她看着自己的画作被投影在大屏幕上,画中那个挣脱枷锁的少女,正将高考的答卷折成纸飞机,飞向彩云缭绕的天空,台下掌声雷动,她突然明白,所谓成长,或许从来不是沿着预设好的轨道狂奔,而是在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依然能听见内心深处真实的回响,那些被视作"歧途"的梦想,或许才是生命真正的答案。

距离高考还有七天,林晓在崭新的画本上写下第一句话:"献给所有在标准答案里寻找自我的灵魂",窗外的玉兰花正在绽放,像一张张无声展开的青春考卷,等待着每个人用独特的笔触,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而她终于懂得,真正的考场不在试卷上,而在每一次选择与坚持的心跳里,这场无人应答的青春考卷,最好的答案,就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高考厌考,高考前出现厌考,怎么办

高考封档案,高考封档案需要什么
« 上一篇 2小时前
高考录取日报,高考录取日报云南
下一篇 »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