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开平市高考,开平市高考状元2025

教育 3小时前 1163

《开平答卷》

六月的骄阳将开平侨乡的青石板路烤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柏油融化的气息,考场里的吊扇有气无力地转动着,将混着油墨清香的空气搅成流动的绸缎,拂过考生们紧绷的神经,林小满攥着准考证的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这是她第三次坐在高考的考场上,前两次的失利如同两道深深刻在心口的旧疤,此刻正随着每一次心跳隐隐作痛。

开平的夏天总带着一种黏稠的温柔,考场外的凤凰树正开得如火如荼,火红的花瓣簌簌飘落,在青石板上铺就一地锦绣,小满记得小时候,爷爷总爱牵着她走在这条通往小学的必经之路上,驻足在骑楼斑驳的廊柱前,指着那些历经风雨的灰塑浮雕,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娓娓道来:"这些都是下南洋的华侨漂洋过海带回来的故事,就像咱们家那本泛黄的侨批,字里行间写的都是对家乡的念想。"那时的她尚不解其意,只觉得那些褪色的墨迹藏着时光的秘密,多年后,这些秘密竟成了支撑她走过两次高考的精神支柱。

今年的开平考点设在百年侨校开平一中,灰黄色的教学楼被常春藤温柔地包裹,走廊两侧悬挂的校史照片在光影中静静诉说,黑白影像里穿着长衫的学子与今天身着蓝色校服的年轻身影隔空相望,恍若两个时代的对话,小满走进考场时,忽然注意到前排座位上有个男生正低头摩挲着一枚古旧的铜钱,那铜钱边缘已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仿佛被无数双手虔诚地抚摸过,后来她才知道,那是他爷爷辈下南洋时随身携带的"平安符",如今成了穿越时空的精神纽带。

第一场考试是语文,当小满翻开试卷,现代文阅读的文本赫然是《侨批里的家国情怀》,熟悉的字句映入眼帘的瞬间,爷爷临终前枯槁的手紧握她的画面突然清晰:"小满啊,你要好好读书,像当年你太公从南洋寄钱回来建学堂那样,做个有根的人。"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遥远,她仿佛看见太公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于泛黄的电报纸上写下"儿虽远在重洋,然心系桑梓"的墨迹,那穿越百年的牵挂,此刻正轻轻落在她的考卷上。

数学考试进行到一半时,天色骤然暗沉,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窗上,像无数双急切叩问的手,小满被一道解析几何题困住,草稿纸上画满了交错的线条,如同她此刻纷乱的思绪,她望向窗外,雨幕中的骑楼群在氤氲的水汽中若隐若现,那些巴洛克式的山花与中式屋顶的琉璃瓦,在风雨中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图腾,忽然想起地理老师说过,开平碉楼的建筑智慧,正是华侨们将西方建筑美学与本土防御需求完美融合的结晶,这个念头如闪电划破脑海,笔尖在草稿纸上开始流畅地舞动,那些杂乱的线条渐渐蜕变成清晰的坐标系,像碉楼坚固的棱角般在纸上巍然矗立。

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时,夕阳正将整个开平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小满走出考场,看见母亲撑着油纸伞站在凤凰树下,晚风拂过,母亲鬓角的银丝在余晖中格外醒目,母亲递给她一罐冰镇杨桃干,那是开平特有的酸甜滋味,在舌尖化开的瞬间,让她想起这些年走过的路——有苦涩也有回甘,远处,赤坎古镇的骑楼在暮色中次第亮起点点灯火,那些历经沧桑的廊柱仿佛在低语着一个坚守与传承的永恒故事。

查分那天,小满握着手机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当屏幕上显示的分数映入眼帘时,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这个分数,足以让她实现梦想,去读广州那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师范大学,她翻开爷爷留下的侨批本,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太公遒劲的字迹:"莫道远行难,家书抵万金。"原来那些远渡重洋的游子,那些挑灯夜读的岁月,那些藏在侨批里的思念与期盼,最终都化作了她笔下最坚实的答案。

开平的高考落幕了,但属于这座侨乡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那些矗立在田野间的碉楼,既守护着过往的记忆,也眺望着未来的方向,当小满收拾行囊准备出发时,她将一枚亲手制作的碉楼模型放进行李箱,那是她用高考奖金买的纪念品,模型虽小,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魂——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开拓,每个走过高考的年轻人,都带着家乡赋予的勇气与智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开平的故事,将在他们身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高考三本学校,高考三本学校现在是二本
« 上一篇 3小时前
上海2017高考难度,2017年上海高考难吗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