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想出国,高考后想出国留学途径有哪些
《渡桥者》
高考结束的铃声如释重负般响起,林晚将最后一道答题卡反扣在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回响,刹那间,窗外的蝉鸣仿佛挣脱了束缚,汇成一股声浪,汹涌地灌入耳膜,她怔怔地望着监考老师抱着试卷离去的背影,思绪却飘回了三年前省博物馆的那个午后,她曾久久驻足于一盏汉代青铜雁鱼灯前,鸿雁回首衔鱼的造型古朴而优雅,烟气循着中空的雁颈导入盛水的雁腹,于无声处消弭于无形,那一刻,她惊叹于古人将实用与诗意熔铸一炉的巧思,那盏灯,不正是一座横亘于时光之河上的精巧桥梁吗?
而今,她正站在另一座更为宏大的桥的起点。
"真的决定要出国?"母亲将一颗饱满的橘子轻轻推到她面前,指甲上那抹鲜红的蔻丹,不知何时剥落了一小块,像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上突兀的瑕疵,林晚点头应下,指尖却不慎被橘子汁染黄,一滴晶莹落在摊开的志愿填报指南上,将"北京大学"四个字晕染得模糊不清,客厅里,父亲正侍弄着阳台上的文竹,水流声与电视里某位教育专家的侃侃而谈交织在一起:"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
林晚的目光投向书架顶层,那本托福词汇书静静地立在那里,书脊早已被她日复一日的摩挲打磨得发白,如同海滩上经年累月被海浪冲刷的礁石,高二那年的物理竞赛失利,曾让她一度陷入迷茫,直到她在学校图书馆偶然翻到那本《美国大学的入学申请》,书页间某位招生官的话如一道微光,照进她干涸的心田:"我们寻找的,从来不是完美的履历,而是一个有故事的灵魂。"那句话,像一粒被精心挑选的种子,悄然埋下。
真正的破土而出,发生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林晚撑着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雅思课的公交站,站牌下,一个金发女孩正用蹩脚的中文焦急地向司机比划,雨水打湿了她额前的碎发,林晚走上前,用流利的英语为她解了围,女孩感激地递给她一张印有剑桥大学徽标的纸片,说自己正在申请东亚研究专业。"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简直太迷人了!"女孩的眼中闪烁着纯粹的光芒,雨水顺着她的雨衣滴落,却在林晚眼中折射出整个世界的斑斓,那一刻她豁然开朗:语言,原来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一把能开启万千世界的钥匙。
申请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份文书都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战役,无数个深夜,当林晚在电脑前字斟句酌时,客厅里总会传来父亲压抑的叹息,有一次,她假装去倒水,看见父亲正对着手机银行界面出神,屏幕上赫然是一笔"留学中介咨询费",备注栏里写着"女儿的梦想",母亲端来热牛奶时,林晚瞥见她手背上有一道浅浅的烫伤,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昨天给你炖银耳汤,不小心溅到了。"林晚的心猛地一沉,她想起母亲年轻时也曾是意气风发的教师,为了这个家,她亲手搁置了去北京深造的机会。
Offer邮件抵达的那天,林晚正在帮邻居李奶奶整理相册,老人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感慨道:"这是我年轻时在北大荒插队,那时候做梦都想回南方。"当林晚轻声说出自己被纽约大学录取的消息时,李奶奶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抚摸着她的头:"好孩子,去吧,去看看不一样的天,年轻人就该有这样的闯劲。"
出发的前夜,林晚翻出小时候的日记本,其中一页稚嫩的笔迹写着:"妈妈说,桥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才走得稳。"她忽然彻悟,留学从来不是逃避高考的捷径,而是一场主动选择的、义无反顾的奔赴,就像那盏汉代青铜雁鱼灯,唯有穿越千年的风尘,才能让古老东方的智慧,在现代的灯盏里重新焕发光彩。
在机场安检口,父亲突然塞给她一个朴素的布包,里面是一件他亲手缝制的棉坎肩,针脚歪歪扭扭,一如他童年时为她做的布鞋,笨拙却饱含着最深沉的爱,母亲再也忍不住,抱着她泣不成声,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哽咽的叮嘱:"记得按时吃饭......"当林晚转身步入安检通道,最后一次回望,只见父母的身影并排站在巨大的玻璃幕墙外,父亲的身躯,正努力地为母亲遮挡着头顶刺目的阳光。
飞机冲破云霄,舷窗外的城市渐渐化作璀璨的星河,林晚翻开随身携带的《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诗句,此刻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她忽然想起博物馆里的那盏灯,想起暴雨夜那个金发女孩眼中的光芒,想起李奶奶沧桑面容上的期许,更想起父母那双布满老茧、却为她撑起一片天的手,她终于明白,所谓成长,或许就是终将成为一座桥——既深情地回望来时的路,也坚定地通往充满无限可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