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内蒙高考作文,2017内蒙古高考作文
《草原上的坐标》
当牧民阿爸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指向地平线时,我看见的不仅是连绵起伏的草浪,更是一个民族用千年时光镌刻在大地上的生命坐标,2017年内蒙古高考作文题中"我的高考故事"这一命题,在草原上有着独特的回响——它不是笔尖下的答卷,而是马蹄踏过的轨迹,是勒勒车轱辘碾出的年轮,是蒙古包天窗里漏下的星光与晨露共同书写的史诗,是游牧文明与现代教育交融的动人诗篇。
我的高考故事,始于阿爸送给我的那把马头琴,琴身用百年梧桐木精心雕琢,琴杆上缠绕的驼皮绳结着九个疙瘩,象征着蒙古族九十九种祝福,每个深夜,我都会在毡房里练习,琴弦震动的声音与窗外狼嚎此起彼伏,在寂静的草原上奏响生命的乐章,阿常说:"好马要在风沙里跑,好琴要在雪地里拉。"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我的成绩像被狂风卷走的羊群般四散奔逃,那天夜里,我抱着马头琴走到敖包前,对着苍茫的草原一遍遍拉响《鸿雁》,琴声惊醒了沉睡的百灵鸟,它们扑棱棱掠过我的头顶,仿佛在告诉我:真正的坐标从不写在纸上,而是刻在每一次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倔强里,刻在与命运抗争的每一个脚印中。
在呼和浩特读高中的三年,我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汉语与蒙语的切换中寻找平衡,数学老师总说我的解题步骤像草原上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却能通向目的地;语文课本里的《赤壁赋》让我想起家乡的锡林河,苏轼笔下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晨雾中的草原何其相似,我开始用蒙语写日记,将汉语成语翻译成牧谚,把数学公式刻在牛骨上,这种文化的交融,让我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我的坐标系里,x轴是祖先传下的勒勒车辙,y轴是新时代铺就的柏油路,原点永远在阿妈熬奶茶的铜壶上。"这句话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创新。
查分那天,我正帮阿爸剪羊毛,当手机屏幕上跳出"623"的字样时,阿爸手里的剪刀"咔嚓"一声掉在地上,他弯腰捡起剪刀,继续剪着羊毛,只是动作格外轻柔,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阿爸突然说:"草原上的牧民不看羊群的数量,看的是有没有头羊。"这句话比任何录取通知书都让我震撼,原来高考从不是终点,而是让我从一只跟着羊群走的羔羊,成长为能辨认星辰的头羊,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阿爸的剪刀剪下的不仅是羊毛,更是对我的期许与成长的见证。
如今坐在大学课堂里,我时常想起草原上的坐标系统——北斗星指引方向,敖包标记方位,套马杆丈量距离,我的高考故事,不过是千万个草原孩子成长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当我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墨水,还有额吉缝在蒙古袍里的期盼,阿爸烙在马鞍上的希望,以及整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向前的坚韧,这些无形的力量,如同草原上的风,永远推动着我们前行。
草原上的坐标永远指向远方,就像高考这场成人礼,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到达某个目的地,而是如何在人生旷野中,始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北极星,当我的马头琴声再次在校园里响起时,琴弦上颤动的,是草原的呼吸,是青春的脉搏,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这密码里,有对传统的敬畏,有对知识的渴望,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新的征程上,我将带着草原赋予的坐标,在人生的草原上继续驰骋,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草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