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义县高考成绩,义县高考成绩2024年最新消息

教育 4小时前 649

《辽西答卷》

《辽西答卷》

义县高考成绩放榜的那日,老城区的青砖墙上,紫蓝色的牵牛花正攀援而上,顺着斑驳的砖缝,倔强地绽放,它们像一群急于挣脱土地束缚的少年,将生命的渴望,写满了这座辽西小城的沧桑,县一中教务主任老周攥着成绩单的手微微颤抖,纸上那些冰冷的数字,在七月的暑气里仿佛被赋予了温度,蒸腾起细密的水雾,将这座小城三十年的教育变迁,晕染成一幅浓淡相宜、饱含温度的水墨画。

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是省城寄来的,牛皮纸信封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洇出深色的水痕,邮差骑着那辆老旧的、叮当作响的自行车穿过古塔广场时,惊飞了槐树上栖息的老鸹,信是理科生李响家的,这个总穿着洗得发白校服的男孩,此刻正蹲在供销社门口,帮母亲搬卸成箱的啤酒,裤脚上,还沾着刚从稻田里带出的湿润泥点,邻居们早已挤在小卖部门口的葡萄架下,目光里满是期待,当邮差将那张烫金的通知书递到李响母亲粗糙的手掌里时,时间仿佛静止了,那双手,布满了常年劳作留下的皲裂与老茧,此刻却稳稳地托起了儿子命运转折的凭证,也托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

回望十年前的义县,教育是另一番光景,县中的教室,冬天烧不热的土暖气只能勉强驱散一丝寒意,窗户上的塑料布被北风撕开道道裂口,冷风如刀,学生们呵着白气,在昏黄的灯下演算着复杂的数学题,那时的李响,每天要走十二里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学,书包里装着母亲烙的、带着焦香的玉米面饼子和一罐咸菜,晚自习后,当整个县城陷入沉睡,唯有路灯坚守岗位,他便借着那点昏黄的光刷题,光晕在他摊开的练习册上投下小小的光斑,像一颗颗悬在夜空里、指引方向的星子,微弱却坚定。

变化的春风,是从“教育扶贫”的号角吹响的,县一中来了一位援建校长,他带来了深圳企业捐赠的崭新电子白板和实验器材,那些闪烁着科技光芒的设备,对老教师们而言,不啻于稀世珍宝,他们第一次触摸到触控笔时,眼神里充满了孩童般的好奇与欣喜,更珍贵的,是那些走出大山的年轻教师,他们带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山外世界的广阔见闻,将原本沉闷的课堂,变成了连接小城与浩瀚天地的窗口,语文课上,不再仅仅是枯燥的字词解析,老师会播放《觉醒年代》的片段,让百年前的青年呐喊在辽西的课堂里回响;生物课则搬到了大凌河边,学生们亲手采集水样,在显微镜下观察那个肉眼无法企及的微观世界,惊叹声此起彼伏。

李响的班主任王老师,是土生土长的义县人,她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手绘的中国地图,地图已经泛黄,却被无数只手摩挲得温润,每送走一届学生,她就会在地图上插上一面小红旗,三十年间,那些小红旗从省内的高校,蔓延到北上广的繁华都市,甚至飘渡重洋,落在了大洋彼岸的校园里。“这些孩子,”她常对同事说,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就像咱义县的沙棘,在最贫瘠的土地上扎了根,一旦有机会,就能结出最饱满、最酸甜的果实。”

今年的成绩单上,除了李响这样的寒门学子,还有几位艺术特长生格外引人注目,张晓雨的素描考过了中央美院附中,这个总爱扎着高马尾的女孩,曾在县文化馆的免费美术培训班里,用铅笔头在废弃的报纸上反复练习排线,她的画册里,既有辽西古城墙历经风霜的沧桑肌理,也有现代都市流光溢彩的霓虹闪烁,她的笔触间,流淌的不仅是技巧,更是一个小城姑娘对远方的无限憧憬与对脚下土地的深沉热爱。

放榜当晚,义河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老周独自站在教学楼顶,俯瞰着操场上欢呼雀跃的少年们,他们脸上的笑容,比墙头的牵牛花还要灿烂,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可能,远处,始建于辽代的奉国寺,在月光下静默伫立,那历经千年风雨的琉璃瓦,泛着幽幽的、温润的光,这座古刹,见证了义县千年的兴衰荣辱,它正静静地聆听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仿佛在为每一个奋力生长的生命而喝彩。

夜风送来阵阵稻香,混着泥土的芬芳,李响回到家中,小心翼翼地将录取通知书仔细地压在炕头那本泛黄的老黄历下,他明白,这张薄薄的纸片,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更凝聚着这座小城对知识的敬畏,对未来的期盼,就像那些攀在青砖墙上的牵牛花,无论土壤多么贫瘠,总要向着阳光的方向,奋力生长,开出一整个辽西夏天的绚烂,这,就是义县交出的一份,希望与未来的,滚烫的答卷。

高考酒醉后,高考后喝醉
« 上一篇 4小时前
高考听力谁,高考听力谁读的
下一篇 »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