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成人高考考点,济南成人高考考点一般在哪
成人高考里的城市温度与个体突围
本文目录导读:
清晨六点半,济南的晨雾如一层薄纱,轻笼着这座被泉水浸润的城市,当经十路上的车流开始缓缓汇入城市的动脉,山东建筑大学考点的警戒线外,另一场“日出”正在上演,一群中年人正低头整理着准考证和文具,他们的手指因常年劳作而略显粗糙,却紧紧攥着那份被汗水浸得微皱的纸,仿佛攥着的是通往未来的钥匙,空气中,豆浆的醇厚香气与一丝丝紧张的气息交织,共同谱写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成人高考清晨序曲。
考场外的“人生考场”
“当年要是能像你们一样,顺顺当当地考个大学,也不至于现在……”考点外,一阵低沉而感慨的叹息随风飘来,说话的是李建国,52岁,一位在济南某机械厂干了半辈子的钳工,他特意向厂里请了假,来为28岁的女儿李萌加油鼓劲,女儿在一家私企做文员,去年第一次参加成人高考,却因数学以3分之差与梦想失之交臂,今年选择“二战”。
父女俩的对话,不经意间道出了无数个家庭的缩影——成人高考,早已超越了考试本身,它更像是一场人生的“加冕礼”,是无数普通人在人生中途选择“重新出发”的庄严仪式,在这场仪式里,没有鲜花与镁光灯,只有沉甸甸的期盼与不言弃的执着。
不远处,外卖员王建军将电动车稳稳地停在指定的非机动车区域,利落地摘下头盔,他蹲在路边,就着清晨的凉风,匆匆啃着一个肉包,目光却不时瞟向考场大楼,他报名的是高起专,白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送单,夜晚则在出租屋的灯光下,跟着网课啃那些早已陌生的数学公式。“以前总觉得读书没用,现在送外卖都看学历,想考个证,换个不那么风吹日晒的工作。”他的头盔上还沾着昨夜的雨水,但那双望向考场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近乎淬炼后的坚定光芒,那是被生活磨砺后,依然不肯熄灭的火焰。
藏在细节里的城市脉搏
济南的成人高考考点,多选在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底蕴深厚的校园里,走进山东建筑大学的考场,你会发现这里的氛围与高考时略有不同:桌椅间距更宽松,监考老师的脸上也多了几分温和与理解,一位姓张的监考老师轻声说:“这些考生,大多为人父母,是单位的顶梁柱,他们能克服重重困难坐到这里,就已经战胜了自己,赢了一大半了。”
考试间隙,走廊里总能听到零星的“加油”声,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两岁的孩子,指着从身边走过的考生,轻声对丈夫说:“你看,那位阿姨姐姐在考试好认真,等宝宝长大了,也要像她一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孩子懵懂地拍着小手,发出“咯咯”的笑声,他尚不知晓,这简单的一句对话里,承载着多少人对知识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那是一种跨越代际的精神传承。
考点外的关怀,更是这座城市脉搏最温柔的跳动,城管部门设立的考生休息区,备有免费的饮用水和应急药品;社区志愿者们举着“爱心送考”的牌子,骑着电动车随时待命,为遇到突发状况的考生提供帮助,这些细微入举的举动,如同济南的泉水,无声却温润,让这场严肃的考试,多了一份浓浓的人情味与城市暖意。
数字背后的奋斗群像
据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成人高考报名人数高达4.2万,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而坚韧的奋斗群像,35岁以上的考生占比超过35%,年龄最大的考生已年近六旬,他们中,有为了评职称、晋升而必须提升学历的护士长;有想告别“全职妈妈”身份,转行学习编程的“90后”宝妈;也有像王建军这样,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外卖员、建筑工人。
在历下区某考点,一位头发花白的考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叫赵文斌,58岁,是济南一家国营企业的下岗工人,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却未曾磨灭他眼中的光芒。“年轻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多,没机会上大学,现在退休了,日子安稳了,就想圆自己年轻时的梦。”他小心翼翼地翻开《语文》课本,扉页上用铅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有力,仿佛在书写一个迟到了四十年的青春誓言,这份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
从考场到人生新赛道
下午的《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出考场,李萌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外的父亲,她笑着迎上去,对着父亲比出了一个“OK”的手势,眼神里充满了释然与喜悦,今年的数学题,她准备得更充分了。
另一边,王建军则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点开估分小程序,对着答案逐题核对,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选择题应该没错,大题也答得还行,应该能过!”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的喜悦,那是一个普通人对未来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即将照进现实的激动。
夕阳西下,考点外的经十路华灯初上,车流如织,这场没有盛大仪式、没有鲜花与掌声的考试,却让无数平凡人的梦想,在这一刻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济南,这座以千佛山之沉稳、大明湖之秀美、趵突泉之灵动而闻名的城市,此刻更以其博大的包容与坚韧,默默承载着每个奋斗者的故事与梦想。
成人高考的意义,或许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纸文凭,它更是在无数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日夜里,依然选择为理想提笔的勇气;是在平凡庸常的现实中,不甘于“就这样算了”的自我超越,它告诉我们,人生的赛道不止一条,任何时候开始奔跑,都不算晚。
就像趵突泉的泉水,无论在地下经历多少暗流涌动与曲折迂回,终将积蓄力量,喷薄而出,奔向属于它的、更加辽阔的远方。
(全文共计15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