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餐谱,高考餐谱推荐
《舌尖上的战役:一位母亲的餐桌手记》
《舌尖上的战役:一位母亲的餐桌手记》
凌晨五点半,城市仍在沉睡,唯有林素芬家的厨房率先苏醒,一盏暖黄的灯在氤氲的雾气中晕开,将她的身影温柔地投在墙上,林素芬握着长柄汤勺,手腕悬在砂锅上方,凝神聆听锅里“咕嘟咕嘟”的声响,乳白色的鱼汤在锅中翻滚,细密的鱼鳞在沸水中舒展、融化,仿佛织成一张银色的网,将所有的爱与期盼都网罗其中,这是她为备战高考的儿子陈宇精心烹制的第三十二天的早餐,日历上,用红笔圈出的“高考倒计时15天”,像一颗熟透的樱桃,饱满而沉重,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案头的笔记本摊开着,那是一份特殊的“作战地图”,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这一个月的餐食轨迹,仿佛在为儿子的青春撰写一份味蕾的编年史:“6月1日,清蒸鲈鱼+紫薯粥+核桃,据说DHA对脑细胞好,要像小鱼一样聪明”;“6月8日,番茄牛腩面+凉拌菠菜,酸甜开胃,铁是能量的小马达”;“6月15日,三鲜馅饺子+蜂蜜柠檬水,讨个‘包包高中’的彩头,一举夺魁”,字迹从最初的工整娟秀,渐渐变得潦草急促,仿佛时间在追赶着她的笔尖,在“6月20日”那页,墨水洇开一小片,像一颗清晨草叶上未落尽的露珠,也像一颗悄然滑落的泪珠。
“妈,今天有糖醋排骨吗?”陈宇推开门,清朗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少年人的沙哑,校服领口端正地别着昨天母亲塞的平安符,红绳上还留着她指尖的温度,他高三(7)班的教室在走廊尽头,每天清晨五点四十,整栋教学楼只有他们班的灯光亮得最早,像一座孤悬于夜色中的灯塔,固执地燃烧着,林素芬赶紧用围裙擦了擦手,从保温饭盒里取出一个油纸包,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你张阿姨说糖醋酱要冰糖炒色才亮,我试了三次,不是糊了就是太稀,只好给你做了卤鸡腿,酱料焖了一下午,骨头缝里都有味,你尝尝。”
饭桌上的碗碟被精心摆成扇形,宛如一幅静物画,金黄的煎蛋中央点缀着一抹番茄酱,像初升的小太阳;碧绿的荷兰豆炒虾仁,颗颗晶莹,像一串串翡翠帘子;紫米粥在白瓷碗里漾开圈圈涟漪,米香四溢,陈宇低头安静地扒饭,母亲坐在对面,目光像一道温柔的探照灯,在他脸上细细扫过,仿佛要将每一丝疲惫都看进心里。“昨天的模拟卷做完了吗?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老师讲透了吗?晚上要不要给你买瓶提神的饮料?”问题像连珠炮似的飞来,带着不容拒绝的关切,陈宇的筷子在碗沿轻轻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很坚定:“妈,我能自己安排学习。”
这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林素芬心上,让她不由得一滞,她忽然想起,儿子小时候,总爱像个小尾巴似的趴在厨房门口,看她揉面团,眼巴巴地等着吃“会笑的包子”;初中时第一次参加物理竞赛,非要自己煮碗泡面,还要骄傲地卧上两个荷包蛋,宣称“补充能量才能拿第一”,可自从进入高三,这个曾经会跟她分享班级趣事、把秘密藏进枕头的男孩,渐渐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学习机器”,房间里堆满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和真题卷,连吃饭时都捧着英语单词卡,仿佛时间被切割成无数个需要攻克的堡垒。
“对了,”林素芬像是想起了什么,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十几个用红绳穿在一起的粽子,粽叶的清香扑面而来。“你外婆早上送来的,说‘高中’(粽)的谐音好,讨个好彩头。”她把粽子推到儿子面前,“我煮了三个,你带一个去学校,饿了垫垫肚子。”陈宇接过粽子,触手温热,粽叶的清香混着蜜枣的甜味钻进鼻腔,他忽然想起去年端午节,母亲也是这样包了整整一锅粽子,自己却因为补课只匆匆吃了一个,而她,似乎一个都没吃。
傍晚六点,晚高峰的车流汇成一条条光河,林素芬骑着电动车,在车流的缝隙里穿行,风吹起她的鬓角,露出了几根刺眼的银丝,那是上个月熬夜给儿子整理错题本时急出来的,她总觉得自己记性不好,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她要去超市买明天的食材:新鲜的鲈鱼要挑眼睛清亮、鱼鳃鲜红的;西兰花要选花苞紧实、色泽浓绿的;就连鸡蛋都要挑红皮的,因为“老师说红皮鸡蛋营养更好”,在货架前,她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脑黄金”,手指在上面摩挲了片刻,最终还是放回了原处,她想起昨天儿子的话:“妈,别买那些补品,我吃着反胃。”是啊,儿子长大了,他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泛滥的关爱。
回到家,陈宇的书房还亮着一盏孤灯,林素芬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儿子正趴在桌上睡着了,胳膊下压着一张满是红叉的数学卷,眉头微蹙,仿佛连梦中都在与函数和几何图形搏斗,书桌旁摊开的笔记本上,却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妈妈做的鱼汤真好喝,下次要记得多放点豆腐。”林素芬的鼻子瞬间一酸,眼眶温热,她轻轻抽走试卷,给儿子披上件柔软的外套,台历旁,压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小时候的陈宇骑在她肩上,手里举着一个快要融化的冰淇淋,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天真烂漫,那时的她从没想过,有一天,母子间最亲密的对话,会简化成“吃了吗”“睡了吗”“学习了吗”这几个单调的词。
高考前一天,林素芬破天荒地没有煲汤,她擀了张宽厚的的手擀面,卧了两个圆润的荷包蛋,又撒了把翠绿的葱花,宛如给平静的生活画上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号。“明天考试,吃个‘条条顺’,一帆风顺。”她把面端到儿子面前,热气氤氲了她的镜片,陈宇抬头,清晰地看见母亲眼里的血丝和掩饰不住的疲惫,他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妈,等考完试,我给你做顿饭,就跟你现在做的这个面一样简单,加个荷包蛋。”林素芬的眼泪“啪”地一声掉进面碗里,荡开一圈小小的、温柔的涟漪,那咸涩的滋味,瞬间化作了心底最暖的甜。
清晨七点,考场门口人潮涌动,家长们举着“必胜”的牌子,像一片涌动的麦浪,充满了焦灼的期盼,林素芬从布包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保温桶,里面是刚熬好的银耳莲子汤,清甜润肺:“中午别吃太饱,喝点汤舒服,心里也舒坦。”陈宇接过保温桶,触到母亲微凉而粗糙的手指,忽然上前一步,轻轻地、紧紧地抱了她一下,这个突如其来的拥抱让林素芬愣在原地,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在攒动的人头里,她才想起,好像很久很久没这样抱过他了,久到她几乎忘记了拥抱的温度。
铃声响起,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入考场,林素芬没有离开,而是在校门口找了一处浓密的梧桐树荫坐下,她从包里拿出那个记录了无数个日夜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她缓缓写下:“高考倒计时0天,菜单待定——因为,我们家的小厨师,明天就要上岗了。”
初夏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梧桐叶,在她斑白的发梢上跳跃,像撒了一把碎金,温柔而耀眼,远处传来隐约的蝉鸣,一声声,一声声,宣告着夏天的到来,而她知道,这场名为“高考”的战役结束了,但属于她和儿子的,一个更广阔、更温暖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