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b志愿,高考b志愿填报程序

教育 3小时前 739

《B志愿的背面》

高考放榜那日,盛夏的蝉鸣撞碎了窗外的阳光,林晚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分数线,指尖在冰冷的键盘上悬了又悬,像被钉在原地的木偶,当A大的录取通知弹出来时,她甚至没觉得惊喜——那是全城考生都挤破头的独木桥,她不过是踩着分数线勉强爬过去的幸存者,指尖还残留着填报志愿时反复修改的墨痕,直到手机震动,屏幕上跳出母亲的消息:"B大的录取书到了,看看要不要去。"

她愣了很久才想起,B大是她在志愿表上填的第二个学校,一所坐落在南方小城的师范大学,当初填它,不过是觉得A大太难考,随便找个保底,像给人生买了一份廉价的保险,此刻那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却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指尖发颤,仿佛在嘲笑她曾经的轻率。

林晚的高中班主任李老师曾说过:"志愿表就像人生,A志愿是梦想,B志愿是退路,但有时候退路比梦想更通向真实。"那时她只当是老师的陈词滥调,站在讲台上的李老师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却格外认真,直到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才突然读懂这句话背后的重量——原来有些路,不是因为不够优秀才选择,而是因为更适合自己。

B大的校园没有A大那种气派的罗马柱,也没有藏书百万的图书馆,但老樟树的香气混着青草味,在九月的风里酿成温柔的酒,报到那天,林晚在宿舍楼下遇见了陈默,一个抱着吉他、眼神清亮的男生,T恤上还沾着颜料,后来她才知道,陈默是放弃了A大的艺术特长生资格,执意来了B大。"我爸妈说,学音乐没出息,可我不想这辈子都弹着他们喜欢的曲子。"他拨动琴弦,音符像夏夜的萤火虫,在闷热的空气里明明灭灭,"这里虽然小,但至少能让我做真正的自己。"

高考b志愿,高考b志愿填报程序

大学四年,林晚逐渐明白B志愿的真正意义,它不是退而求的妥协,而是一扇被刻意忽略的门,她没有淹没在顶尖学霸的光环里,反而有更多机会尝试——她加入了话剧社,第一次站在舞台上念台词时,手心全是汗,却在观众的掌声里尝到前所未有的甜;她跟着陈默的乐队去酒吧驻唱,唱自己写的歌,哪怕台下只有三两个听众,也觉得比在千人礼堂里获奖更踏实,因为那些掌声是为真实的她而响。

大三那年,林晚去B大附中实习,遇见了一个叫小雨的女孩,女孩总低着头,说自己考不上重点高中,一辈子就完了,林晚想起高中时的自己,也是这样焦虑地盯着A大的分数线,仿佛那是一扇唯一的门,她蹲下来,轻轻问:"如果考不上最好的学校,你就不活了吗?"

小雨愣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林晚给她讲陈默放弃A大的故事,讲自己如何在B大找到热爱的事,最后说:"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能走,B志愿不是失败者的标签,它可能是另一个开始,一个让你认识自己的开始,就像B大没有A大那么耀眼,但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教会我什么是真实。"

毕业典礼上,林晚作为优秀毕业生发言,她没有说那些梦想和奋斗的套话,而是讲起了B大的老樟树、宿舍楼下的流浪猫,还有陈默写的那首《B志愿的背面》,她说:"我们总以为A志愿是唯一的答案,却忘了人生最珍贵的,往往藏在计划之外的地方,就像我从未想过,那张被我当作保底的录取通知书,会让我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台下的陈默笑着举起手机,屏幕上是他刚发的消息:"我们乐队的第一张EP,名字就叫《B志愿》。"林晚看着他,突然想起李老师的话——原来所谓退路,其实是给勇敢的人准备的另一条跑道;所谓妥协,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全,那些看似无奈的选择,最终都变成了命运的礼物。

多年后,林晚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她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张泛黄的B大录取通知书,旁边是陈默乐队的第一张CD,封面上写着:"献给所有走B志愿的人。"她总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填志愿时,认真对待你的B志愿,它可能不会让你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者,但会帮你成为自己。"窗外的阳光落在通知书上,那行曾经让她觉得羞耻的"B大"字样,此刻却闪着温暖的光。

高考志愿表上的每一个选择,都像在人生的稿纸上画下的坐标,A志愿指向万众瞩目的高峰,B志愿却可能藏着更真实的风景,那些看似无奈的退而求,或许正是命运藏在褶皱里的温柔——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追逐主流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旷野,毕竟,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起跑线上的第二道跑道,反而能让我们跑得更远、更稳,就像B大的老樟树,没有罗马柱的巍峨,却用年轮记录着最动人的成长故事。

高考时间2001,高考时间2001年几月几日考试呢
« 上一篇 3小时前
当高考版,当 高考版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