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苏州中学高考,苏州中学高考喜报2025

教育 2小时前 793

《平江路的高考笔》

六月末的苏州,总被连绵的梅子雨浸润得温润发亮,平江路的青石板路上,油纸伞的碎花与旗袍的盘扣相映成趣,连空气里都飘着评弹软糯的腔调,当苏州中学的校门缓缓开启,这些江南的温润便被无数双焦灼而期待的眼睛揉碎——2024年的高考,终于在这个湿润的清晨,落下了帷幕。

校门对面的梧桐树下,伫立着一位鬓角染霜的老人,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掉了漆的木盒,盒面上用朱砂描着两个古朴的篆字——“状元”,他是苏中退休的语文教师陈守拙,执教四十载,送走了三十八届毕业生,他正眯着眼,望向涌出的人潮,像在辨认每一张年轻面孔中,藏着怎样的未来轮廓。

“陈老师!”一声清脆的呼唤穿透雨幕,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孩举着准考证飞奔而来,女孩叫沈清越,是陈守拙去年带的文学社社员,她的校服领口别着一枚银质的银杏叶胸针,那是苏中独有的毕业信物,象征着“根植大地,心怀高远”。

“清越,作文写得顺手吗?”陈守拙慈爱地笑着,缓缓打开木盒,里面静静躺着三支毛笔,狼毫的锋尖犹带新墨的幽光,笔杆上分别以小楷刻着“格物”、“致知”、“诚意”六个古朴的小字。

沈清越的眼睛倏地亮了,如雨后初晴的天空:“我写的是《平江路上的辩证法》,您曾说过,苏州的美,不止于小桥流水的柔,更在于刚柔并济的魂——就像我们学的《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是风骨,‘仁者爱人’是情怀。”她从书包里取出作文本,扉页上用瘦金体抄着苏中的校训:“百年名校,教育为公”。

陈守拙捻起那支“致知”的毛笔,笔尖在沈清越的作文本上轻轻一点,仿佛在与文字对话:“你看这笔锋,提按之间是风骨,转折之处是智慧,高考作文,从来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要让文字长出筋骨,让思想掷地有声。”他的声音温润中带着力量,像评弹的弦索,轻轻拨动心弦,“当年我带你们读《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是面对宇宙的谦卑,‘哀吾生之须臾’是洞察生命的清醒,‘知不可乎骤得’是顺其自然的通达——这才是我们中国人,面对人生大考的智慧。”

雨丝渐密,沈清越撑开一把油纸伞,伞面上绘着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亭中一人一犬一琴,恰是苏中“独坐不如众乐”校风的生动写照。“陈老师,您总说苏中培养的是‘有根的现代人’,今天我才真正体味到。”她望着老人伞沿滴落的水珠,轻声说,“这雨,落在平江路上是吴侬软语,落在苏中的教室里,便成了墨香里的风骨。”

苏州中学高考,苏州中学高考喜报2025

陈守拙将木盒郑重地交到沈清越手中:“这三支笔,是给你的,也是给你的学弟学妹们。‘格物’,是观察世界,格一物而通万物;‘致知’,是追求真理,探至理而明心智;‘诚意’,是坚守本心,守一念而历万难。”他抬手指了指校门内那棵百年银杏树,新生的绿叶在老枝上郁郁葱葱,“你看,老树新芽,生生不息,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你们用笔尖丈量人生的起点。”

沈清越深深一鞠躬,转身走进雨幕,她的背影挺直如苏中的钟楼,手中的木盒随着步伐轻轻摇晃,笔杆上的“诚意”二字在雨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远处,评弹的唱腔随风飘来,与雨声、风声交织在一起:“声声慢,慢慢行,行过平江第几桥……”

这,或许就是苏州的高考,它不在冰冷的考场,而在千年文脉与现代考场的交汇处,年轻的笔尖,蘸着墨,也蘸着江南的雨,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既有温度又有风骨的答卷,而苏中百年老校的梧桐树下,总有人守着那些掉了漆的木盒,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支能写出风骨的毛笔,和下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高考数学经典,高考数学经典函数难题题目
« 上一篇 2小时前
高考舞蹈特长,高考舞蹈特长生要求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