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做题,高考前做题越做越差
题海孤帆,心向星辰
夜色如墨,沉沉地浸透了窗外的每一寸空气,将白日里的喧嚣与浮躁尽数吞噬,书桌上,一盏孤灯投下圈圈光晕,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岛屿,而林晓,就是这座岛屿上唯一的居民,她的指尖,那支曾写下无数梦想与计划的笔,此刻正无意识地划过一张又一张草稿纸,留下凌乱而焦灼的轨迹,仿佛是她此刻纷乱心绪的具象化,距离高考,仅剩三十天,桌上那座由试卷堆砌而成的“珠穆朗玛”,正以沉默而巨大的体量,压得她几乎无法呼吸。
“晓晓,这套物理卷子,做完再睡。”母亲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仿佛这是她在这场战役中,能为女儿提供的唯一弹药,林晓在喉咙里应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蚋,她知道,这份“爱”的重量,比任何一道压轴题都更让她感到窒息,她机械地翻开一套崭新的模拟卷,崭新的纸张带着刺鼻的油墨味,与床头那杯早已冷却的咖啡苦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在空气中发酵、凝结,令人心烦意乱。
第一道是解析几何题,坐标系里的抛物线在她眼中扭曲、变形,像一张张嘲讽的嘴,她试图从那些冗长而冰冷的方程式中,捕捉到一丝熟悉的解题思路,但大脑却像一台生锈的引擎,每一次艰难的转动,都伴随着刺耳的噪音和濒临熄火的危险,上周数学测验的场景如潮水般涌回——那道本该手到擒来的立体几何,却因一个微不足道的计算失误,让她整整丢了十二分,老师那失望的眼神,同桌压抑的叹息,父亲回家后欲言又止的沉默……这些画面都化作了无数锋利的碎片,狠狠地刺向她紧绷的神经。
“啪!”一声脆响,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深痕,墨水瞬间晕染开,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林晓猛地将试卷揉成一团,狠狠地掷向墙角的废纸篓,她趴在桌上,将额头深深埋进臂弯,冰凉的桌面传来一丝清醒的触感,却无法阻止滚烫的泪水无声滑落,她开始疯狂地怀疑:这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的刷题,究竟是为了巩固知识,还是为了用一种“忙碌”的假象,来麻痹自己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窗外的风声渐起,吹动了厚重的窗帘一角,缝隙间,漏进几缕清冷的月光,林晓抬起头,望向那片被城市灯火染成昏黄色的夜空,记忆的闸门轰然开启,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曾牵着她的小手,在夏夜的海边看星星,那时的夜空,清澈得像一块被打磨过的黑水晶,每一颗星星都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温柔而璀璨,父亲指着银河,用他那宽厚的手掌圈住她的视线,说:“你看,它们从不互相模仿,却各自闪耀。”那时的她似懂非懂,只觉得星星很美,父亲的声音很温暖,而如今,她却像一叶被困在无边题海中的孤帆,拼命追赶着别人设定的、通往“成功”的唯一航线,早已忘记了星辰大海本来的模样,也弄丢了属于自己的航标。
她深吸一口气,从书桌最底层的抽屉里,翻出了一张早已泛黄的纸,那是初中时,她获得全市作文比赛一等奖的作品,纸张的边缘已经磨损,但上面用红笔写下的评语,依旧清晰如初:“文字如清泉,自有灵气,愿你永葆这份赤子之心。”她用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些温润的字迹,仿佛能顺着笔触,穿越回那个热爱文字、热爱生活的自己,那时的她,会在周末的午后,抱着诗集在阳光下发呆;会在下雨天,特意穿上雨靴去踩水洼,溅起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会因为一朵无名小花的绽放,而欣喜一整天,可如今,这些鲜活的记忆,却像蒙尘的珍珠,在高考倒计时的催促声中,渐渐失去了光泽,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
“咚,咚。”轻柔的敲门声响起,母亲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脸上没有了之前的严肃,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易察ăpadă的疲惫与温柔。“累了就歇会儿吧,”她的声音放得很轻,“妈刚才……话说重了,你别往心里去。”林晓接过牛奶,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缓缓蔓延至心底,像一股暖流,融化了些许坚冰,她突然明白了,母亲所谓的“为你好”,不过是将她自己那份深藏的焦虑,一层层包裹在习题和期望的外衣下,沉重地压在了她的肩上,这份爱,让她喘不过气,却也让她无比清醒。
“妈,”林晓抬起头,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我想出去走走。”母亲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女儿会提出这样的请求,但随即,她点了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释然,夜风微凉,林晓独自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孤独的尾巴,路过街角一家24小时书店时,温暖的橘色灯光和门上“不打烊”的字样,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她的脚步。
她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书香、咖啡香和旧纸张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她包裹,她径直走向文学区,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封面已有些磨损的《小王子》,轻轻翻开,熟悉的文字像一股清冽的甘泉,潺潺流淌过她干涸龟裂的心田,她看到夹在书页里的一张书签,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那一刻,林晓的心被重重地击中了,是啊,她曾经那么快乐,那么纯粹,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热爱,可如今,她却被分数、排名、未来的不确定性裹挟着,像一颗高速旋转的陀螺,忘记了停下来看看沿途的风景,忘记了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书中小王子的话在她耳边回响:“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感受。”
回到家时,夜已深,林晓没有再翻开那些模拟卷,而是拿出日记本,在崭新的页面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明天,去读一首诗。”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温柔地照进房间时,林晓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抓起习题,她站在窗前,深吸一口带着露水清香的空气,她拿出那本诗集,用一种久违的、充满感情的语调,大声朗读了一首海子的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充满了力量,她知道,高考前的日子依然艰难,题海依然浩瀚,她依然要在这条路上奋力前行,但她不再是一叶迷失方向的孤帆,因为她终于明白,人生真正的航程,不在于追赶别人的速度,而在于找回属于自己的航向,校准内心的罗盘。
而那些在题海中挣扎的日夜,那些曾经让她感到窒息的压力与迷茫,终将成为她人生航程中最深刻的灯塔,照亮她前行的路,也让她永远记得,自己曾为了抵达星辰大海,如何奋力划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