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小说题型,高考小说题型归纳及答题方法

教育 2小时前 956

《墨痕未干》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人眼睛生疼,林晚将最后一道数学大题的草稿纸狠狠揉成一团,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窗外,蝉鸣织成一张聒噪的网,将人困在盛夏的燥热里,她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同样闷热的午后,父亲蹲在斑驳的梧桐树下,用粗糙的手掌笨拙地抹去她脸上的泪痕:"丫头,爹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把书念完。"

铅笔在答题卡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如春蚕在静夜中啃食桑叶,林晚的视线落在作文题目的照片上——泛黄的信纸上,"墨痕未干"四个钢笔字力透纸背,墨色深处仿佛还藏着时光的温度,她忽然记起奶奶临终前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她的掌心,在空中虚虚地画着什么,后来才明白,那是"信"字的轮廓,在奶奶的嫁妆木盒深处,她果然发现了一封从未寄出的信,墨迹在岁月的浸润下,竟真的洇着未干的湿润,像一颗凝固的泪。

考场里的挂钟走得格外缓慢,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敲在紧绷的神经上,林晚深吸一口气,决定写下那个在心底尘封了三年的故事,她不知道,当她写下"1998年夏,奶奶的煤油灯把土墙照得像幅油画"时,监考老师王正正正站在她身后,目光落在她微微颤抖的肩上,轻轻叹息了一声,这个教了三十年语文的老教师,口袋里装着女儿昨天寄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信封上"北京大学"四个字烫得他心口发慌,那是他教书半生最骄傲的勋章,也是压在心底最沉重的砝码。

作文纸上的字迹渐渐清晰,林晚写道:奶奶总说"墨要磨浓,字要写正,就像做人,得把根基扎稳",那年她十二岁,趴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练毛笔字,奶奶坐在一旁,用蒲扇给她扇风,竹编的扇面上画着并蒂莲,花瓣在光影中微微颤动,后来父亲在工地摔断了腿,奶奶连夜卖了准备给她压箱底的银镯子,却从邮局寄回一箱沉甸甸的书,扉页上用蓝黑墨水工整地写着:"读书是女子最好的嫁妆",墨水洇开的痕迹,像镯子上被磨亮的包浆,温润而坚韧。

写到动情处,林晚的笔尖忽然顿住,她想起高考百日誓师那天,母亲把煮得温热的茶叶蛋塞进她书包,蛋壳上用红笔歪歪扭扭地写着"金榜题名",母亲的手指因常年泡在冰冷的洗衣水里而皲裂,指甲缝里还嵌着没洗干净的粉笔灰——她在镇小学代课,微薄的工资不够支付林晚的补习费,就偷偷去镇上的辅导班打扫卫生,只为蹭几节免费的旁听课,那些藏在书包夹层里的零钱,带着消毒水和尘埃的味道,是母亲沉默的爱。

"同学,时间到了。"监考老师的声音将林晚从回忆中惊醒,她才发现作文纸已经写满了最后一行,墨迹在透过窗户的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晕,像撒了一层碎金,交卷时,她不经意间瞥见王老师的教案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女子穿着的确良衬衫,站在大学校门前,笑容灿烂得像盛夏的向日葵,那是他二十年前走出的女儿,如今已成了别人的母亲。

走出考场,夏日的风裹挟着梧桐叶的清香,吹得人衣袂翻飞,林晚看见母亲站在老槐树下,手里紧紧捧着个保温桶,看见她出来,连忙迎上来,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考得怎么样?妈给你炖了银耳羹,放了冰糖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母亲鬓角的白发上跳跃,林晚忽然发现,那些被她忽略的岁月痕迹,就像奶奶信纸上晕开的墨痕,早已悄悄浸透了生命的底色,浓得化不开。

高考小说题型,高考小说题型归纳及答题方法

成绩公布那天,林晚挤在喧闹的人群里,看着电子屏上的数字疯狂滚动,当她的名字出现在理科本科一批录取名单时,她忽然想起父亲寄来的信,信纸上还沾着工地的水泥灰:"爹在工地上给你攒了学费,你只管往前走,别回头。"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钥匙,那是奶奶的木盒钥匙,里面装着未干的墨迹和无数个被煤油灯照亮的夜晚,那是她全部的来路。

多年后,林晚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土地,她在给新生的第一堂作文课上,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封泛黄的信,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温柔地照在"墨痕未干"四个字上,恍惚间,她看见奶奶握着毛笔的手,父亲沾着水泥的脚踝,母亲皲裂的手指,还有王老师口袋里那张被摩挲得起了毛边的录取通知书,所有时光的碎片都在这墨迹中重新拼凑起来,汇成一条名为"爱"的河流。

"孩子们,"林晚的声音有些哽咽,她举起手中的信,"有些东西,比成绩更重要。"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墨痕未干,粉笔灰簌簌落下,像极了当年奶奶蒲扇里摇出的风,像极了父亲工地上的扬尘,像极了母亲保温桶里氤氲的热气,更像极了所有未曾言说,却早已刻进骨血的爱与等待,那墨痕未干的,是岁月,更是人间最深沉的牵挂。

高考小说题型,高考小说题型归纳及答题方法

高考前做题,高考前做题越做越差
« 上一篇 2小时前
小黄车 高考,小黄车高层
下一篇 » 2小时前